(10分)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如下图所示),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沸点依次是78.4℃、118℃、77.1℃)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
还应放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_____________。
(2)配制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 ,然后慢慢将 加入烧瓶,边加边振荡。
(3)在该实验中,若用1 mol乙醇和1 mol 乙酸在浓硫
作用下加热,充分反应,不能生成1 mol乙酸乙酯的原因是
。
(4)锥形瓶中得到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欲得到乙酸乙酯并闻到它的气味,需将混合液先用 溶液处理,再用
(填一种仪器名称)分离。
(5)葡萄糖是生命现象中的一种能量物质。现取少量葡萄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后现象是 ,说明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8分)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工业上采用CO2与H2在CuO-ZnO/ZrO催化下反应制备重要化工原料CH3OH的工艺:CO2(g)+3H2(g) CH3OH(g)+H2O(g);⊿H<0。为了探究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2L密闭容器内250℃条件下,测得n(CO2)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CO2)(mol) |
0.40 |
0.35 |
0.31 |
0.3 |
0.3 |
0.3 |
根据题目回答下列问题:
(1)0~3 s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2)平衡时CO2的转化率是 。
(3)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υ(H2)=3υ(C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υ逆(CO2)=υ正(CH3OH)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序号)
A.及时分离出产物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CO2浓度 D.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6分) 铅蓄电池是最普通的二次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工作时,该电池的总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已知PbSO4是难溶性的电解质,根据上述情况判断:
(1)蓄电池的负极是 ,其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2)蓄电池的正极反应方程式为:PbO2 + 2e- + 4H+ +SO42- = PbSO4 + 2H2O,当电路中转移3mol电子时,被还原的PbO2的物质的量为 。
(3)蓄电池工作时,其中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8分)某人设计的糖厂甘蔗渣利用方案如下图所示:
其中:A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D是有水果香味的物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C6H12O6”所示的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CH3CH2OH→CH3C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10分)甲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乙是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丙元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丁元素比丙多一个质子,由此推断:
(1)甲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________族
(2)甲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HCl的_________(填“强”或“弱”)
(3)乙元素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 ,指出它所含的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乙元素原子半径比丙元素原子_________ (填大或小)
(5)丙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它的酸性比磷酸的_________( 填“强”或“弱”)
(6)另有A,B,C三种短周期元素,A和B同周期,A和C同主族,三者的原子序数之和为41,三者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19,则推断出的元素依次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该物质不应有的化学性质是
①可燃烧; ②可跟溴加成;
③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可跟NaHCO3溶液反应;
⑤可跟NaOH溶液反应; ⑥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A.①③ B.③⑥ C.④⑤ D.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