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六种元素均是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其电子层数的两倍,D、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Y、Z、W、甲、乙六种物质均由上述元素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元素B形成的单质M与甲、乙均能反应(相对分子质量甲<乙)转化关系如图(反应条件略去),元素E形成的单质是 “21世纪的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与甲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X、Y、Z、W属于同一类物质,这类化合物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 ;X、Y、W都能与Z反应,则Z的结构式为 。
(3)将X、W与D2按1∶1∶n的物质的量之比通入Z中,充分反应后无气体剩余或生成,则n=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合物ED2与元素B形成的某种单质晶体类型相同,且在高温下能发生置换反应。若反应中B的单质被破坏1 mol共价键,则参加反应的化合物ED2的质量为 g。
(5)元素B的另一种单质具有平面层状结构,同一层中的原子构成许许多多的正六边形,则12 g 该晶体中含有 NA个正六边形。
鸡蛋壳中含有大量钙、少量镁和钾等元素。实验室可用图示流程测定鸡蛋壳中钙、镁元素含量。依据的反应可以表示为:Ca2++Y2-=CaY、Mg2++Y2-=MgY。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Ca2+、Mg2+总含量时,控制溶液pH=10。若pH过大,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如果鸡蛋壳粉质量为m g,溶液中Y2+浓度为c mol/L,则鸡蛋壳样品中镁元素质量分数是 。
(3)有同学提出可采用如下装置,通过测定鸡蛋壳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就能测定鸡蛋壳中的钙的总含量。
①采用该方法进行实验,各装置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依次1→2→____________(填各装置对应接口的数字序号)。
②若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因素,此实验方法测得的结果是否准确?答:________(填“准确”、“不准确”或“无法判断”)。原因是 。
TiO2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I.工业上用钛矿石(FeTiO3,含FeO、Al2O3、SiO2等杂质)经过下述反应制得:
其中,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2H2SO4+FeTiO3=TiOSO4+FeSO4+2H2O。
(1)净化钛矿石时,是否需要除去杂质FeO?答: (填“需要”或“不需要”)。
(2)净化钛矿石时,需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写出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 。
II.TiO2可通过下述两种方法制备金属钛:
“方法一”是电解TiO2来获得Ti(同时产生O2):将处理过的TiO2作阴极,石墨为阳极,熔融CaCl2为电解液,用碳块作电解槽池。
(3)阴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过程中需定期向电解槽池中加入碳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是先将TiO2与Cl2、C反应得到TiCl4,再用镁还原得到Ti。因下述反应难于发生:
TiO2 (s)+2Cl2 (g)TiCl4(l)+O2 (g) ΔH=+151 kJ·mol-1
所以不能直接由 TiO2 和 Cl2 反应(即氯化反应)来制取TiCl4。当往氯化反应体系中加入碳后,碳与上述反应发生耦合,使得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能顺利进行。
(5)已知:C(s)+O2 (g) = CO2 (g) ΔH=-394 kJ·mol-1。请填空:
TiO2 (s)+C (s)+2Cl2 (g) = TiCl4 (l)+CO2 (g) ΔH= ______________
(6)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解释:往氯化反应体系中加入碳时,氯化反应能顺利进行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镁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 33.6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36g Mg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某有机物A是农药生产中的一种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物A属于芳香烃
B.有机物A可以和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C.有机物A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1 mol A和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以消耗3 mol NaOH
已知,常温下某浓度NaHSO3稀溶液的pH<7。则该稀溶液中下列粒子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SO-3)+c(SO2-3) B.c(Na+)>c(HSO-3)>c(H2SO3)>c(SO2-3)
C.c(Na+)+c(H+)=2c(SO2-3) D.c(Na+)+c(H+)=c(HSO-3)+c(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