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航天飞机机身上的隔热陶瓷瓦是复合材料
B.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高温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硬度大、耐磨损等优点
D.石墨可用做绝缘材料
在2006年6月1日维也纳伊朗核问题六国外长会议上,美国重申了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指出伊朗必须终止一切铀浓缩活动和核燃料回收活动。下列关于核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92
B. 与是两种不同的元素
C.其一个原子的质量是一个原子的质量的235倍
D.其原子核内中子数143,核外电子数为92
下列化合物中由单质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A.FeCl2 B.Cu2S
C.SO3 D.H2Te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 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反应,能与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鼓入过量CO2的目的是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6)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哪种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硝酸铜固体至饱和;同时向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
产生的气体,对比观察颜色变化
(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图甲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②图甲中条件选定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
A.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③改变反应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图乙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____。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可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___10-7 mol/L(填“>”、“<”或“=”)。
③将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Ⅰ、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
Ⅱ、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Ⅲ、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
c(HCl) c(NH3·H2O)(填“>”、“<”、或“=”,下同),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c(NH4+) c(Cl-)。
(3)氨气具有还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生成X和Y两种物质。X为铵盐,Y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在此反应中,若每反应1体积氨气,同时反应0.75体积氟气;若每反应8.96 L氨气(标准状况),同时生成0.3 mol X。
①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1 mol Y,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4)已知液态NH3与H2O相似,也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微粒,则液态NH3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在水溶液中,HCO3-的电离程度小于HCO3-的水解程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⑴H2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
⑵NaHCO3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⑶在该溶液中,c(Na+)、c(H+)、c(HCO3-)、c(OH-)的大小关系为
;
⑷根据电荷守恒原理,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有:
c(Na+)+c(H+)= ;
⑸根据物料守恒原理,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有:
c(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