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会有白色的固体生成,这固体是
A. Na2O2 B.Na2CO3 C. Na2SO4 D. NaCl
(19分)有机物W(C3H6O3)能与NaHCO3反应,分子中含有四种活动性不同的氢原子,个数比为3:1:1:l。
(1)W的结构简式是 。
(2)W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①写出A的结构简式是 。
②B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D在NaOH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也可以用下图所示合成路线生产W:
请在合成路线框图中填入相应有机物的结构筒式。
(4)①W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交酯(C6H8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物写结构简式) 。
②丙交酯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生成聚丙交酯,聚丙交酯经抽丝可制成手术缝合线,在人体内可自动缓慢降解为W。聚丙交酯在体内降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分)
(1)下列事实中,能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的是 (填字母)。
a.亚硫酸受热时易分解
b.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亚硫酸溶液导电能力强于氢硫酸
c.亚硫酸溶液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而氢硫酸不能
d.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H2SO3溶液和H2S溶液的pH分别是2.1和4.5
(2)工业上除去高压锅用水中溶解的氧气常用的试剂有Na2SO3和N2H4(肼)。
①已知16g液态的肼与氧气反应得到氮气和液态水时,放热354.87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除去等质量的O2,所耗Na2SO3和N2H4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3)向Na2SO3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会产生大量淡黄色沉淀。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4)已知Na2SO3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得到两种产物。某同学称取25.2g纯净的Na2SO3·7H2O晶体在高温下隔绝空气加热至恒重,冷却后称得固体为12.6g,将其完全溶于水配成1L溶液,并测溶液的pH。
①Na2SO3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测得溶液的pH大于0.025mol/LNa2SO3溶液的pH,试解释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
(11分)阅读下面的信息,推断元素及有关物质,按要求回答物质:
信息①:X、Y、Z、W是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少于2。
(1)根据信息①,X一定不是 (填序号)
A.氢 B.碳 C.氧 D.硫
信息②:上述四种元素的单质均能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四种氧化物中,有两种能溶于稀硫酸,三种能溶于浓氢氧化钠溶液,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6。
(2)这四种元素中是否有一种是铝元素?为什么?
; 。
信息③: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3)白色沉淀物的化学式为 。
信息④:向上述四种元素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固体部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最终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4)生成白色沉淀物的离子方程式为 。
信息⑤:上述四种元素中,X与W同主族。
(5)X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分)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活泼金属Mg与CO2发生反应,推测活泼金属钠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因此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
已知:常温下,CO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
例如:PdCl2+CO+H2O=Pd↓+CO2+2HCl
反应生成黑色的金属钯,此反应也可用来检测微量CO的存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 ,为了使制气装置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上图A处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写“Ⅰ”、“Ⅱ”或“Ⅲ”)。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气体,装置B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溶液,装置C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
(2)假设CO2气体为足量,在实验过程中分别产生以下两种不同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装置F中溶液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生成两种固体物质,取少量固体生成物与盐酸反应后,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装置F中有黑色沉淀生成,装置D中只生成一种固体物质,取少量该固体与盐酸反应后,也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请判断②中D装置生成固体的成分是钠的正盐还是酸式盐?请用文字简要说明理由。 。
amolFeS与bmolFe3O4投入到VL cmol/L的硝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只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是Fe(NO3)3和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为 ( )
A.(a+3b)mol B.
C. D.(cV-3a-9b)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