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一、H+、NH4+、Cl一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四种关系:
①c(Cl一)>c(NH4+)> c(H+)> c(OH-)
②c(Cl一) >c(NH4+)> c(OH-)> c(H+)
③c(NH4+)>c(Cl一)> c(OH-)> c(H+)
④ c(Cl一) >c(H+)> c(NH4+)> c(OH-)
填写下列空白:
(1)由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__________,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符合___________(填序号)
(2)若溶解两种溶质,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____________;
若溶解两种溶质,上述关系中④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___________c(NH3·H2O)(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下同),混合前酸中c(H+)和碱中c(OH-)的关系:c(H+)____________ c(OH-)。
已知化学反应①:Fe(s)+CO2(g) 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化学反应②:Fe(s)+H2O(g) FeO(s)+H2(g),其平衡常数为K2,在温度973 K和1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
K1 |
K2 |
973 K |
1.47 |
2.38 |
1173 K |
2.15 |
1.67 |
请填空:
(1)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 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 .
(3)在相同温度下,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下同).
A.增大压强 B.体积不变时充入稀有气体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在体系中投入少量P2O5固体
(5)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应③在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①图甲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中t2时刻发生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催化剂 D.增大压强
E.减小压强 F.充入CO2 G.分离出部分CO
近年来,由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醇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方法既可解决CO2废气的利用问题,又可开发生产甲醇的新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知4.4 g CO2气体与H2经催化加氢生成CH3OH气体和水蒸气时放出4.95 kJ的能量。
(1)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70℃、8 MPa和适当催化剂的条件下,CO2的转化率达到22%,则4.48 m3(已折合为标准状况)的CO2在合成CH3OH气体过程中能放出热量________ kJ.
(3)又已知H2O(g)===H2O(l) ΔH=-44 kJ/mol,则CO2气体与H2气体反应生成CH3OH气体16g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 kJ.
已知:25°C时,Ksp[Mg(OH)2]=5.61×10-12,Ksp[MgF2]=7.42×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C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2+)大
B.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C.25°C时,Mg(OH)2固体在20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比在20mL 0.01mol/L NH4Cl溶液中的Ksp小
D.25°C时,在Mg(OH)2的悬浊液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为MgF2
某实验小组学生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若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理论上所求反应热偏高。
碳酸(H2CO3)是二元弱酸,碳酸氢钾溶液呈碱性。在0.1mol/LK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K+)+c(H+)=c(HCO3-)+c(OH-)+c(CO32-) B.c(HCO3-)+c(CO32-)=0.1 mol/L
C.c(CO32-)>c(H2CO3) D.c(K+)+ c(OH-)=c(HCO3-)+c(H+)+2c(H2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