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 Mg、Al合金完全溶解在C1 mol·L-1、V1L HCl溶液中,产生b g H2。再向反应后的 溶液中加入C2 mol·L-1、V2 L NaOH溶液,恰好使沉淀达到最大值,且沉淀质量为d g。
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d=a+17b B.C1=C2V2/V1
C.铝为 (24b-a)/9 mol D.与金属反应后剩余盐酸为 mol
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 、Ba2+、Mg2+、H+、OH-、Cl-、HCO3- 、SO42 -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0.1 mol/L乙溶液中c(H+)>0.1 mol/L;③向丙容器中滴入AgNO3溶液又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SO42 -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类推的思维方法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不能用CO2扑灭,则金属钾着火也不能用CO2扑灭
B.NaHCO3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则Na2CO3也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
C.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Al(OH)3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Al(OH)3也能与氨水反应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稀硫酸反应
B.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C.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D.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 Na2CO3+SiO2==Na2SiO3+CO2↑,该反应原理可用“较强酸H2CO3制弱酸H2SiO3”来解释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烧杯中
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铁、铜均有 D.铁、铜均无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