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材料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晶体硅——光导纤维 B.氧化铝——耐火材料
C.铁碳合金——碳素钢 D.硅酸盐——普通玻璃
双酚A()可用于制造多种高分子材料。现有如下转化关系。
已知:
请回答:
(1)双酚A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 。
(2)有机物Y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60%,含氧的质量分数是氢质量分数的2倍,质谱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核磁共振氢谱中显示有3种峰,则Y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Y→Z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双酚A的分子式为C9H14O2
②双酚A最多能与2molBr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③M的同分异构体(含M)共有4种
④Y能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5)写出由苯酚与x反应制取双酚A的化学方程式: 。
(6)由可以得到制取双酚A的原料,该有机物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
种,写出其中苯环上只有一种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7)写出由双酚A制取聚碳酸酯的化学方程式: 。
某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其实验目的是观察两份完全相同的铁粉与铝粉的混合物分别与足量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删程;测定部分数据对混合物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请回答:
(1)碱石灰的作用是 。
(2)下列操作进行的顺序由先到后的是 (填序号)。
①同时打开A、B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分别加人足量试剂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点燃酒精灯
④装入药品 ⑤熄灭酒精灯
⑥同时关闭A、B中分液漏斗的活塞
(3)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写出装置A、B中实验现象的不同点 。
(5)该装置不够完善,还需增加的装置为 。
(6)已知反应前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发生反应后测定混合物成分的最简单方法是 。
(7)若混合金属中铁与铝的质量比为28:27,则充分反应后,A和B两烧瓶中转移电子总数之比为 。
煤的直接燃烧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和环境污染,并且其直接燃烧很难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解决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问题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下图是煤气化和除硫的实验系统示意图:
其操作步骤为:
I.升温至实验温度,通人高纯N2,从投料口加人石英砂(含载氧体)
Ⅱ.停止通入N2,从反应器下方按比例通入水蒸气和CO2,从投料口加入CaO
Ⅲ.停止通入水蒸气和CO2,从投料口加入煤
Ⅳ.持续通入水蒸气和CO2,开始反应;在气体出口管中通人高纯N2
(1)冷凝器的作用是 。
(2)可使用CaCO3代替CaO脱硫,CaCO3脱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人N2的目的: 。
(4)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几种反应:
C(s)十H2O(g)=CO(g)+H2(g) △H=+131kJ/mol
C(s)+O2(g)=CO2(g) △H=-394kJ/mol
CO(g)+O2(g)=CO2(g) △H=-283kJ/mol
CO(g)+H2O(g)H2(g)+CO2(g)
下图能表示CO与H2O(g)生成CO2和H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的图是 (填序号)。
(5)已知830℃时,CO(g)+H2O(g)H2(g)+CO2(g)的平衡常数K=1,等物质的量的CO和H2O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
(6)煤气化过程中会生成少量CH4,已知CH4与CaSO4反应生成CaS、CO2和H2O,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7)煤气化后,混合气体由CO、H2和CH4等组成,可用于制燃料电池。其中碱性条件下CH4参与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
镁砂(MgO)是一种高温耐火材料。下图是氨法制取高纯镁砂的部分工艺流程:
请回答:
(1)MgCl2·6H2O溶于水,溶液呈 (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写出氨气的电子式 。
(3)蒸氨是将石灰乳通人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轻烧后的产物为 。
(5)过滤洗涤主要是除去附着在固体表面的氯离子,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6)氨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7)已知向Mg(OH)2沉淀中滴加氯化铵溶液可观察到沉淀溶解,该实验应注意使用饱和氯化铵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试解释该反应发生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和文字说明)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稀释0.1 mol/L的氨水,溶液中c(OH-)、c(NH4+)、c(H+)均下降
B.常温下,c(NH4+)相等的①(NH4)2SO4 ②(NH4)2Fe(SO4)2 ③NH4Cl④(NH4)2CO3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是:②<①<④<③
C.0.1 mol/L NH4HSO4溶液与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SP42-)>c(H+)>c(NH4+)>c(OH-)
D.当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只有Cl-、OH-、NH4+、H+时,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
c(Cl-)>c(NH4+)>c(OH-)>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