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Al(OH)4]-、SO42-、Cl-
B.澄清透明溶液:Cr2O72–、SO42–、K+、NO3–
C.pH=0的溶液:Na+、C2O42–、Fe3+、NO2–
D.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 mol·L–1的溶液:HCO3–、NH4+、Cl–、Ca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胶体和悬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B.仅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一种试剂可鉴别乙醇、甘油、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溶液(必要时可加热)
C.过氧化氢在酶催化作用下的分解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Ⅰ所示
D.在实验室中从苯酚中分离出苯,可选用的操作、装置如下图Ⅱ所示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三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A
B.常温常压下,1 mol甲基(−CH3)所含电子数为9NA
C.常温常压下,22 g氧气和26 g臭氧混合后,混合气体所含氧原子总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NO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的具有放射性的I、Cs可能持续影响数十年。其中I的中子数比Cs的中子数少1
B.我国部分城市已陆续开始推广使用“甲醇汽油”。“甲醇汽油”具有降低排放、节省石油、安全方便等特点。
C.“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它的形成是由于油脂氢化过程中双键的顺式结构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结构
D.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而玻璃是不可回收再利用
19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化学家V.Grignard,用于表彰他所发明的Grignard试剂(卤代烃基镁)广泛运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巨大贡献。Grignard试剂的合成方法是:
生成的卤代烃基镁与具有羰基结构的化合物(醛、酮等)发生反应,再水解就能合成各种指定结构的醇:
现以2-丁烯和必要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E,进而合成一种分子式为C10H16O14的具有六元环的物质J,合成线路如下,H的一氯代物只有3种。
请按要求填空:
(1)F的结构简式是 。
(2)C+D→E的反应类型是 ,F→G的反应类型是 。
(3)写出F转化为G时,可能得到的另一种和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G物质在氢原子的核磁共振谱中有 种峰。
(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请用结构简式表示):
A→B: ;
I→J: 。
(5)I和该二元酸除了能反应生成J外,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试写出此高聚物的结构简式 。
如右图,将一锌片放入1mol·L—1蓝色Cu(NO3)2溶液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①反应初期锌片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同时液面的上一层Cu(NO3)2溶液开始呈现绿色,并且逐渐向液面下的深处扩散,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出现。
②与锌片接触的溶液温度明显升高,反应越来越剧烈,
并在红色固体止方开始出现一层蓝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③反应后期溶液逐渐变为无色,试管底部又有部分白色沉淀物。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时,试管底部存在的一些蓝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物质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红色固体产生的原因 。
(2)有学生甲认为,反应中产生的大量气泡可能是氢气,支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是 。
(3)学生乙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起来,这是一种无色气体,用爆呜法测试不能产生爆呜声 ,则学生甲的假设被推翻。学生乙又对这种无色气体进行 推测,并设计了一个简便的实验方法证实了他的推测,写出学生乙推测出的这种气体的分子式 ;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是 。
(4)学生丙解释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原因时,认为除温度升高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请问是什么因素? 。
(5)起初实验小组同学认为,溶液显绿色可能是Zn(NO3)z溶液的颜色,但学生丁将Zn(NO3)2固体溶于水后却得到无色溶液,他马上回想起该溶液的颜色与浓硝酸和铜片反应后的溶液颜色极为相似,于是他又提出了关于溶液呈绿色的一种新的假设:可能是硝酸铜溶液中溶入了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可能是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这种假设正确与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