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
I.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D同主族;又已知B和A可形成组成为BA的化合物,其中A的化合价为-1,B和C可形成组成为B2C2的化合物,A、B、C形成的单核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1)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B、C、D可形成组成为BDC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水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B2C2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具有二元弱酸性质的物质,该弱酸性物质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时可生成一种酸式盐,该酸式盐的电子式为 。
II.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氟的含氧酸不存在。但是自1971年斯图杰尔和阿佩里曼(美)成功地合成了次氟酸后,这种论点被剧烈地动摇了。他们是在0℃以下将氟化物从细冰末的上面通过,得到毫克量的次氟酸。已知次氟酸的分子构成与次氯酸相仿。
⑴次氟酸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⑵下面给出了几个分子和基团化学键的键能(E):
|
H2 |
O2 |
F2 |
O-H |
O-F |
H-F |
E/(kJ/mol) |
432 |
494 |
155 |
424 |
220 |
566 |
请计算反应:2HFO=2HF+O2的反应热(△H)的近似值为 kJ/mol。
⑶次氟酸刹那间能被热水所分解,生成一种常见的物质H2O2,写出次氟酸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1986年,化学家Karl Christe首次用2K2MnF6 + 4SbF5 === 4KSbF6 + 2MnF3 + F2↑化学方法制得了F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从 价变为 价,若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的F2,则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常温熔融盐又称常温离子液体(ionic liquid),1914年报道的第一种离子液体硝酸乙基铵〔(C2H5NH3)NO3〕,其熔点为12℃。已知C2H5NH2结合质子的能力比NH3略强,下列有关硝酸乙基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离子液体中含的氨分子
B.硝酸乙基铵水溶液呈碱性
C.硝酸乙基铵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C2H5NH3++2H2OC2H5NH2·H2O+H3O+
D.同温度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硝酸乙基铵溶液和硝酸铵溶液前者的pH小
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用浓硫酸与4-溴-1-丁醇加热发生消去反应:
B.水杨酸()中加入NaHCO3溶液:+2HCO3-→+2CO2↑+2H2O
C. 向CuSO4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D.用侯氏制碱法制得NaHCO3 : Na++NH3+CO2+H2O = NaHCO3↓+NH4+
实验室用Zn与稀H2SO4反应来制取氢气,常加少量CuSO4来加快反应速率。为了研究CuSO4的量对H2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见下表),将表中所给的试剂按一定体积混合后,分别加入四个盛有相同大小的Zn片(过量)的反应瓶(甲、乙、丙、丁)中,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记录收集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 试剂 |
甲 |
乙 |
丙 |
丁 |
4 mol·L-1H2SO4/mL |
20 |
V1 |
V2 |
V3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2.5 |
V4 |
10 |
H2O/mL |
V5 |
V6 |
8 |
0 |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s |
t1 |
t2 |
t3 |
t4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 < t2 < t3 < t4 B.V4=V5=10
C.V6=7.5 D.V1<V2<V3<20
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已成为化学家们制造复杂化学分子的“精致工具”,在科研、医药和电子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下例是由铃木反应合成出来的一种联苯的衍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该联苯的衍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和7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该联苯的衍生物属于芳香烃
C.该联苯的衍生物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7种
D.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且原子利用率达100%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B.实验室制取NH3
C.定量测定H2O2分解化学反应速率
D.c为粗铜,d为纯铜,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电解精炼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