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时,在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H=-49.0 kJ·mol-1测得H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时间 |
c (H2)/mol·L-1 |
c (CH3OH)/mol·L-1 |
v(正)和v (逆)比较 |
t0 |
6 |
0 |
? |
t1 |
3 |
1 |
v(正)=v(逆) |
A.t0 ~t1时间内υ(H2)=3 /(t1 - t0) mol·(L·min)-1
B. t1时,若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2气体,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
C.t0时,v(正)>v(逆)
D.T ℃时,平衡常数K = 1/27,CO2与H2的转化率相等
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B.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C.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D.每消耗3 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 mol
下列有关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事 实 |
结 论 |
A |
CaCO3+2CH3COOH=(CH3COO)2Ca +CO2↑+H2O |
酸性: CH3COOH > H2CO3 |
B |
氢硫酸(H2S)放置在空气中变浑浊 |
氧化性:O2>S |
C |
Al(OH)3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 |
Al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
D |
反应A+2BC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
升高温度,使v正增大、v逆 减小 |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再加适量乙醇,充分振荡、静置,可从碘水中萃取碘
B.从CuSO4溶液中结晶得到CuSO4·5H2O的操作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并过滤
C.酸碱中和滴定时,加入待测液前锥形瓶中有水,测定结果偏低
D.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性:盐酸>氢硫酸(H2S),故非金属性:Cl>S
B.第二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升高
C.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得电子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弱
下列表述或判断正确的是
A.25℃时,pH=10的NaOH溶液与pH=10的氨水中:c(Na+)=c(NH4+)
B.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NaCl 溶液;②NaOH溶液;③HCl溶液中由
水电离出的c(H+):③>①>②
C.在Na2CO3、NaHCO3两种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D.25℃时,浓度为0.2 mol·L-1的Na2CO3溶液中只存在水解平衡,不存在电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