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B. 只有原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B. 只有原子才满足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

C. 相同条件下,l molH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小于0.5 mol H2所具有的能量

D. 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都是胶体

 

A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与环境、材料和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积极推行“限塑令”,加快研发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类可降解塑料

B.光导纤维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

C.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和氢能等很可能成为主要能源

D .2011年11月3号1时43分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了首次对接,神八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复合材料

 

查看答案

下列微粒中,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6分)(1)为测定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该小组将2.0g漂白粉配制成250mL溶液,取出25mL并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稀H2SO4、过量KI溶液,完全反应后,再滴入0.1mol·L-1Na2S2O3溶液:2Na2S2O3+I2=Na2S4O6+2NaI,共消耗20mLNa2S2O3溶液,则漂白粉中Ca(ClO)2的质量分数为             .

(2)为测定m1g粗氧化铜(其中含少量的氧化亚铁及不溶于酸的杂质)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并制取无水硫酸铜,某实验的步骤如下:a:加过量稀硫酸得到沉淀(m2g)和溶液。

b:加入氢氧化铜适量,调节溶液的PH=4得到沉淀为(m3g)。c:在溶液中加入一种氧化剂得到溶液。d:溶液经过处理得到晶体。e:晶体脱水得到固体(m4g)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仪器、药品验证足量合金(由Cu、Fe、Zn三种物质组成)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NO(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气体液化温度:

NO2:21℃,NO:-152℃)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图2中选择恰当的仪器将图1补充完整,所选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填各仪器编号)为_________(2分).

(2)反应前先通入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确认气体中含N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本题中,浓硝酸(含溶质a mol)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和NO2,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查看答案

(10分)照相用的废定影液中含有Na、[Ag(S2O3)2]3、Br等离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下列实验程序,对某照相公司的废定影液进行实验处理,回收其中的银和溴.

(已知:4H+2 [Ag(S2O3)2]3= Ag2S↓+3S↓+3SO2↑+SO42+2H2O)

6ec8aac122bd4f6e

(1)操作Ⅲ的名称是          ;操作Ⅱ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

(2)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少量溴化银中的银还原出来,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液体B中除含有Br,还有SO42,检验溶液中存在SO42的操作是     

                                                                      .

(4)步骤③实验操作时,也常采用加入适量硝酸钾加盖后再灼热的方法,推测加硝酸钾的目的可能是                                                              .

(5)上述回收银的流程中,从绿色化学的要求看,存在的不足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