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_______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十H2O(g) CO2(g)十H2 (g) △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右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 mol/(L·min)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 |
CO |
H2O |
CO2 |
H2 |
0 |
0.200 |
0.300 |
0 |
0 |
2 |
0.138 |
0.238 |
0.062 |
0.062 |
3 |
C1 |
C2 |
C3 |
C3 |
4 |
C1 |
C2 |
C3 |
C3 |
5 |
0.116 |
0.216 |
0.084 |
|
6 |
0.096 |
0.266 |
0.104 |
|
(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左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
(8分)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NaOH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3)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所用盐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5分)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
(10分)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是金属元素,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且W、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Y、Z是非金属元素,Y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W2Y;G在Y的前一周期,其原子最外层比Y原子最外层少1个电子。
(1)写出化合物W2Y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
(2)W、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G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恰好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98K时,Z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0.25mol该物质与一定量水混合得到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并放出a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如图为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并验证其产物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源a极为负极
B.KI—淀粉溶液会变蓝色
C.若加入适量CuCl2可使电解后的溶液恢复原状态
D.电极Ⅰ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
25℃时在五份蒸馏水中分别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加入物质 |
HCl(aq) |
FeCl3 |
NaOH |
HCOONa |
C2H5OH |
溶液的pH |
3 |
4 |
10 |
11 |
未测定 |
水的电离程度 |
α1 |
α2 |
α3 |
α4 |
α5 |
加入物质后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α3>α1>α5>α4>α2 B.α4>α2>α5>α3>α1
C.α2>α4>α5>α1>α3 D.α1>α3>α5>α2>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