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B.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C.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D.若M+ 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 M
(12分)氮及其化合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实验室可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其离子方程式是 。为防止环境污染,可用碱液吸溶液完全吸收后得到一种钠盐收氮的氧化物。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NaOH,该化学方程式是 。
(2)已知:① CH4(g) + 4 NO2(g) = 4 NO(g) + CO2(g) +2 H2O(g) △H= -574 kJ·mol-1
② CH4(g) + 4 NO(g) = 2 N2(g) + CO2(g) + 2 H2O(g) △H= -1160 kJ·mol-1
根据①和②,标准状况下的4.48 L CH4恰好将NO2转化为N2时,△H= 。
(3)同温同压下,3.5 L NH3恰好将3.0 L NO和NO2的混合气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中 NO和NO2的体积比是 。
(4)向含有1mol HNO3的稀硝酸中逐渐加入铁粉,所得氧化产物a、b与铁粉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n3 = p= 。
(10分)下图所示反应I、反应II和反应III均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反应。其中A、B为化合物,C是温室气体之一,D和K均可用做干燥剂,H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J是一种具有漂白作用的盐,反应III和E与G反应的原理相同。
(1)C与J的水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含氧酸的电子式是 。
(2)E与G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J久置后,即便不接触水、空气,本身也逐渐分解生成K,并放出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工业上测定反应III产品的有效成分J的含量,先将一定量的产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稀硫酸中,使之反应生成I2,然后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计算出结果。
①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时选用的指示剂是 。
②生成I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0分)Na2SO3固体在实验室中长期保存易变质。
(1)实验室中欲检验Na2SO3固体样品是否已经变质,最简单的方法为 。
(2)选用以下装置和药品,通过测定生成SO2的质量,可计算m1 g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
反应原理: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供选用的药品:①浓硫酸 ②浓硝酸 ③碱石灰 ④氮气
供选用的装置如下(同一装置可重复选用),将所选仪器按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依次填入下表,并填入仪器中对应所加的试剂(不用填A装置中的药品;根据需要填写,可不填满)。
实验装置(填字母) |
D |
|
|
C |
|
|
|
装置中所盛药品(填序号) |
④ |
|
|
|
|
|
|
(3)实验结束后,若测得A装置质量减少了m2 g,B装置增重了m3 g,上表中已知的C装置增重了m4 g,则该Na2SO3固体样品的纯度为 。
(8分)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A和B,每份10 mL,分别向A、B中通入不等量的CO2,再继续向两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气体体积与所加的盐酸溶液体积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曲线A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3)曲线B表明,原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加盐酸后产生C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的最大值为 mL。
(12分)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 。
(1)若A、D的水溶液均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A、D分别为(填写化学式,下同)A: ,D: 。写出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蓝色的湿润石蕊试纸变红。则A为 ,写出A→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若A为周期表中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D为强碱,画出C的电子式 。
(4)若A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非金属单质,则A有多种情况,请填写下表,并完成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任填1种情况)
A |
B→C化学方程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