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2011·泰州市联考)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Δ...

(2011·泰州市联考)合成氨反应:N2(g)+3H2(g) 说明: 6ec8aac122bd4f6e2NH3(g)'ΔH=-92.4 kJ·mol-1,在反应过程中,正反应速率的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t1时升高了温度                     B.t2时使用了催化剂

C.t3时降低了温度                     D.t4时增大了c(NH3)

 

B 【解析】t1时为增大压强而非升高温度、t3时为减小压强而非降低温度,t4时应是减少了c(NH3),故A、C、D错误。对于非等体反应,速率增大而不变化说明是平衡状态,是使用催化剂同等程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向平底烧瓶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和氯化铵晶体,塞紧瓶塞。在瓶底和木板间滴少量水,如图所示。一会儿,就会发现瓶内固态物质变稀,有液体生成,瓶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结冰冻结,而被烧瓶黏住,这时打开瓶塞,散发出来的气体有氨味。这是自发地发生了反应: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实验中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D.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查看答案

(2011·惠州市调研)某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A(g)+2B(g)说明: 6ec8aac122bd4f6e3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和4 mol,若温度不变,向容器内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A、C各1 mol,此时该平衡移动的方向为(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

可逆反应A(g)+B说明: 6ec8aac122bd4f6eC(g)+D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增大A的浓度,平衡体系颜色加深,D不一定是具有颜色的气体

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B、D必是气体

C.升高温度,C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D.若B是气体,增大A的浓度会使B的转化率增大

 

查看答案

(9分)现有一种铜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样品。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亚铁的含量,某学生取20.0g此样品置于烧瓶中,分四次加入密度为1.22g/cm3的硫酸并做相关记录。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硫酸的序号

每次加入硫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0

16.0

2

20.0

12.0

3

20.0

8.0

4

20.0

8.0

       试计算:

(1)10.0g此样品中铜的质量。

(2)样品中氧化亚铁的质量分数。

(3)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查看答案

(10分)现正开始使用一种安全气袋以防止汽车撞车时在驾驶室的人因向前冲撞发生意外。这种气袋内装有一种能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的混合物。例如有一种配方为:

61%—68%NaN3(叠氮化钠)、0%—5%NaNO3、0%—5%陶土、23%—28%Fe2O3粉、1%—2%SiO2粉、2%—6%石墨纤维。这些粉末经加压成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袋子放在驾驶室座位前。撞车时,约在10毫秒(10-3秒)内引发下列反应: 2NaN3=2Na+3N2(365℃分解)反应在约30毫秒内完成,袋内充满N2气而胀大,阻止人体前冲。在以后的100~200毫秒内气体“消失”,所以不致使人反弹,同时袋内的钠变成氧化钠。

(1)你认为完成上述引发分解、生成气体的“消失”、钠变成氧化钠过程各需上述配方里哪些物质和起什么作用           

(2)若气袋内放300g NaN3,在充满氮气时,袋内气体体积为(1大气压,300K)    L 。若袋内气体压力达到4大气压(此时为350K),则袋内气体体积为        L。

(3)配方中Fe2O3的量是如何控制的                                         

(4)叠氮离子中有三个氮原子连成直线,N—N键等长(116pm)。写出其电子式      

(5)怎样做到既使混合物在30毫秒内迅速分解,但又不燃烧、爆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