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4分)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A...

(14分)A、B、C三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如下表所示:

阳离子

Ag+   Na+

阴离子

NO3-  SO42-   Cl-

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足量的A、 B、 C三种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接通电源,经过一端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27克。常温下各烧杯中溶液的pH与电解时间t的关系图如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M为电源的_______极(填写“正”或“负”),甲、乙电解质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计算电极f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_____________。

(3)写出乙烧杯的电解池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电解后甲溶液的体积为25L,则该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 。

(5)要使丙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应加入_____   __ g             。(填写化学式)

 

(1)负(2分) NaCl  AgNO3 (各1分) (2)1.4L(2分) (3) 4AgNO3 + 2H2O4Ag + O2 ↑+ 4HNO3 (2分) (4)12(2分) (5)2.25g(2分)   H2O(2分) 【解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里需要480mL 2.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克,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洗涤、定容、摇匀的步骤进行操作

B、用标准盐酸滴定NaOH溶液测其浓度时,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用标准盐酸润洗,直接装标准盐酸滴定,所测的碱液浓度偏低

C、蒸发硫酸铜溶液时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并用坩埚钳夹取蒸发皿

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出现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硫酸,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体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0.5molX和0.5molY进行反应:

2X(g)+Y(g) 说明: 6ec8aac122bd4f6e2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2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容器体积变为1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说明: 6ec8aac122bd4f6e

B、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011

C、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90%

D、若降低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查看答案

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①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

②二氧化硫和氯气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

④氨气和碘化氢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⑤常温下浓硫酸用铁的容器存放、加热条件下浓硫酸能与木炭反应

⑥浓硫酸能在白纸上写字,氢氟酸能在玻璃上刻字

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⑤      C、只有③④⑥      D、全部

 

查看答案

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不正确的是:

A、10mL0.1mol/L氨水与10mL0.1mol/L盐酸混合:6ec8aac122bd4f6e

B、10mL1mol/LNH4Cl溶液与5mL2mol/LNaOH溶液混合:说明: 6ec8aac122bd4f6e

C、说明: 6ec8aac122bd4f6e溶液与说明: 6ec8aac122bd4f6e溶液混合:

6ec8aac122bd4f6e

D、将pH=3的盐酸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

c(NH4+)>c(Cl)>c(OH-)>c(H+

 

查看答案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Ca(HCO3)2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相混合:

 Ca2+2HCO3+2OH说明: 6ec8aac122bd4f6e CaCO3↓+CO32+2H2O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CO2+H2O=C6H5OH+HCO3

C、亚硫酸钠的水解; SO32- + 2H2O 6ec8aac122bd4f6e H2SO3 + 2OH-

D、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3Fe2+4H+NO3说明: 6ec8aac122bd4f6e3Fe3+NO↑+2H2O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