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下半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10分) 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0mL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 分别写出三个装置中铁片表面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B ; C 。
(2) 一段时间后,B中Sn(锡)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不变”)。
(3)一段时间后,C中产生了3.36L(标准状况)气体时,硫酸恰好全部被消耗,则原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原电池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两装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同,因此有人提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双选题,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
A、金属活动性铝比镁强
B、金属活动性镁比铝强,两装置中镁均为负极
C、仅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不能准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D、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受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强氧化性等因素的影响
(2)写出甲图中的电极反应式:
①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铝片与NaOH溶液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测得乙图中实验前铝片的质量是10g,实验后的质量是4.6g,则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为 L(标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0分)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带刻度的集气瓶排水法收集氢气,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数据(累计值):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氢气体积(mL) |
50 |
120 |
232 |
290 |
310 |
(1)从0~3分钟时间段内,产生氢气的速率是如何变化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从3~5分钟时间段内,产生氢气的速率是如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能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的是__________(双选题,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
A.蒸馏水 B.CuSO4溶液 C.Na2CO3溶液 D.NaCl溶液
(3)在0~1、1~2、2~3、3~4、4~5分钟五个时间段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在 分钟时间段内,在该时间段内盐酸的反应速率为 mol·L-1 min-1(设溶液体积不变,上述气体体积为标况下数据)。
(4分)对于反应:2SO2+O2 2SO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空格里(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编号 |
改变的条件 |
化学反应速率 |
① |
降低温度 |
|
② |
增大O2的浓度 |
|
③ |
使用V2O5作催化剂 |
|
④ |
压缩体积 |
|
(3分)在下列物质中:①碘 ②烧碱 ③NaCl ④干冰 ⑤氯化氢 ⑥Na2O2。
用序号填写下列空白:
(1)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 ;
(2)仅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 ;
(3)仅含有共价键的单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