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用0.1000 mol/L HCl溶液滴定20.00 mL 0.1000 mol/L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溶液:c(C1—)>c(NH4+)>c(OH—)>c(H+)
B.②溶液:c(NH4+)=c(C1—)>c(OH—)=c(H+)
C.③溶液:c(H+)>c(NH3·H2O) + c(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NH3•H2O)>c(NH4+)>c(OH—)>c(Cl—)>c(H+)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a口进气可收集CO2,b口进气可收集NH3
B.装置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转移溶液
C.装置③:模拟铁锈蚀
D.装置④:证明CH3CH2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
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为:
市场上一种手提应急灯,主要是“无液干粉”铅蓄电池,其原理是将浓硫酸灌注到硅胶凝胶中去,改善了电池的性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由Pb通过外电路转移到PbO2
B.充电时阴极反应:PbSO4+2e−=Pb(s)+SO42−(aq)
C.充电时,电源的正极接铅蓄电池标“−”的一极
D.“无液干粉”铅蓄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不易发生泄漏
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乙为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乙和丙同主族,甲与丙、丁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酸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丁>丙>乙>甲
B.单质的氧化性:乙>丙>丁
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乙>丙>丁
D.甲与乙、丙、丁形成的化合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以下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比较镁、铝金属性:镁、铝(除氧化膜)分别放入4mol·L−1NaOH溶液中
B.比较氯、溴非金属性: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中
C.比较Cu、Fe2+的还原性:Cu加入FeCl3溶液中
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无色溶液中:Na+、Cu2+、NO3―、MnO4―
B.在含有HCO3-的溶液中:H+、K+、SO42―、Cl―
C.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Al3+、Fe3+、NO3-、SO42-
D.常温下,水电离的c(H+)=10-12mol·L―1的溶液中:K+、Ba2+、NO3―、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