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4)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键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断开1 mol 化学键时所需吸收的能量。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
C-H |
Cl-Cl |
C—Cl |
H—Cl |
键能/ kJ·mol–1 |
X |
243 |
330 |
432 |
已知:反应CH4(g)+Cl2(g)=CH3Cl(g)+HCl(g);△H=-106kJ/mol,则上表中X= 。
(14分)铁生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实验小组,为研究铁生锈的条件,设计了以下快速.易行的方法:
首先检查制氧气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按图连接好装置,点燃酒精灯给药品加热,持续3分钟左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①直形管中用蒸馏水浸过的光亮铁丝表面颜色变得灰暗,发生锈蚀;②直形管中干燥的铁丝表面依然光亮,没有发生锈蚀;③中潮湿的铁丝依然光亮。
试回答以下问题:
(1)由于与接触的介质不同,金属腐蚀分成不同类型,本实验中铁生锈属于___________。
能表示其原理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其中装的药品可以是_____ 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实验可知,该类铁生锈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液态肼和0.8mol H2O2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10分)(1)(4分)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 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
(2)(6分)取a mol A和b mol B置于V L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1 min后,测得容器内A的浓度为x mol·L-1,这时B的浓度为: ;C的浓度为: 。在这段时间内反应速率若以物质A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应为__________。
(1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电极与原电池的电解质之间关系,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用铝片、铜片、镁片作电极,分别与下列溶液构成原电池,并接电流表。
(1)若电解质溶液为0.5mol/L硫酸,电极为铜片和铝片,则电流计指针偏向 (填“铝”或“铜”)。铝片上的电极的反应式为 ;
(2)若用浓硝酸作电解质溶液,电极为铜片和铝片,则电流计指针偏向 (填“铝”或“铜”),铝片为 极(填“正”或“负”)。铜极上电极反应式为: ,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3)若电解质溶液为0.5mol/L氢氧化钠溶液,电极为镁片和铝片,则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你受到的启示是 。
将质量相等的铜片和铂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铜片与电源正极相连铂片与电源负极相连,以电流强度1A通电10min,然后反接电源,以电流强度2A继续通电10min。下列表示铜电极.铂电极.电解池中产生气体的质量和电解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