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以下实验中能够获得成功的是 A. 以盐酸、石灰石、苯酚钠溶液为试剂,验证酸性强弱...

以下实验中能够获得成功的是

A. 以盐酸、石灰石、苯酚钠溶液为试剂,验证酸性强弱:盐酸>碳酸>苯酚

B. 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加入KI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水溶液

C. 实验室只用乙醇和乙酸混合加热就可以制取乙酸乙酯

D.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在溴乙烷中滴入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用硫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

 

A 【解析】溴单质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但单质碘仍然能够溶解在溴苯中,B不正确,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C不正确,应该还有浓硫酸作催化剂。D不正确,应该用硝酸酸化。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况下,11.2L的戊烷含有分子数为0.5NA

B.常温下,14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总原子数为3NA

C.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CO32-

D.  1L 1mol/L的盐酸溶液中,所含氯化氢分子数为NA

 

查看答案

胡椒酚(结构如下图所示)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关于胡椒酚的下列说法:①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②分子中至少有7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③它的部分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④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2molBr2发生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6ec8aac122bd4f6e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蔗糖属于多糖,能发生水解

C.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可观察到土豆片变蓝

D.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三大基本营养物质

 

查看答案

(20分)A、B、C为中学常见单质,其中一种为金属;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B为黄绿色气体、C为无色气体。D、E、F、G、H、X均为化合物,其中X常温下是无色气体,其水溶液是一种无氧强酸溶液,E为黑色固体,H在常温下为液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             X                

(2)在反应①~⑦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填编号)。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为:                                              

(4)往G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5)反应⑦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每消耗0.3mol的A,可转移电子          mol。

(6)除去D溶液中混有的少量G的方法是:                                         

(7)在D溶液中制备无水D的方法是:                                                

(8)分别写出D溶液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

(13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 mL 3.6 mol·L1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 mol·L1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水至100 mL刻度线,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正确,不用解释原因;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