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实验室需要用240mL 0.1mol/L稀盐酸,现用密度为1.18g/mL,质量...

实验室需要用240mL 0.1mol/L稀盐酸,现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 应量取盐酸体积           mL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           mL。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2)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量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的体积,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盐酸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没有进行A操作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c.定容时俯视         

(4)若实验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如何处理?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 ?                   

 

(1)   2.1   250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BCAFED (3)  a低b 低 c高  (4)重新配制   【解析】(1)250mL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0.025mol,所以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是                    ;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该选择相应规格的,即应该是250ml的容量瓶、根据配制原理可知,还需要的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根据实验原理,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 (3)根据c=n/V可知,如果没有洗涤,则溶质减少,浓度偏低;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自燃溶液体积增加,浓度偏低;定容时俯视,则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偏高。 (4)如果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实验失败,只能是重新配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将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溶液的颜色会不断加深,可得到一种红褐色透明液体。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在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粒子,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其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查看答案

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①K、Cl、NO3、S2 ②K、Fe2、I、SO42 ③Na、Cl、NO3、SO42 ④Na、Ca2、Cl、HCO3 ⑤K、Ba2、Cl、NO3

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

.

查看答案

甲、乙两种非元素: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原子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比乙的金属性强的是(     )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化合物AB,其中A离子和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A比B少4个,而次外层电子数则A比B多6个,则该化合物可以是   (     )

A.MgO          B.CaS        C.KF        D.MgS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        ) 

6ec8aac122bd4f6e 

A.Z一定是活泼的金属元素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C.1mol铁跟足量的Z单质化合时,转移的电子为3mol

D.Y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Z的氢化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