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B.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C.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D.有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
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
D.混合溶液中,c(H+)=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l2(aq)+I-(aq)I3-(aq),c(I-3)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I3-(aq)的△H<O
B.若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固体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表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实验编号 |
① |
② |
③ |
盐酸体积 |
50mL盐酸 |
50mL盐酸 |
50mL盐酸 |
m(混合物) |
9.2g |
16.56g |
27.6g |
V(CO2)(标准状况) |
2.24L |
3.36L |
3.36L |
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①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B.由②、③可知:混合物质量增加,气体体积没有变化,说明盐酸已经反应完全
C.由①、②可知:①中的固体不足而完全反应
D.由①可以计算出混合物的NaHCO3的质量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A 图B 图C 图D
A.图A是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B.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如图B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并收集少量H2、NO2和Cl2
C.图C是N2与H2合成氨的能量变化曲线,可确定该反应1 mol N2和4 mol H2充分反应时放热一定小于92 kJ
D.如图D可观察KCl的焰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