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硫酸工业中,增大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SO2的转化率
B.对2HIH2+I2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开启啤酒瓶后,瓶中立刻泛起大量泡沫
D.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适当加热溶液(氨气不挥发)后颜色变深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 A + y Bz C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C是气体,且x + y =z ,则增大压强平衡一定不移动
B.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 + y <z
C.若B、C都是气体,其它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态或液态
D.若升高温度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已知常温常压下, N≡N键的键能是946 KJ/mol 、N-H键的键能是391 KJ/mol、H-H 键的键能是436KJ/mol 。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定容密闭容器,在常温下:①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 kJ。②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 mol N2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92>Ql>2Q2 B.92=Q1<2Q2 C.Q1=2Q2=92 D.Q1=2Q2<92
(12分)已知:I2+2S2O===S4O+2I-。相关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
物质 |
Cu(OH)2 |
Fe(OH)3 |
CuCl |
CuI |
Ksp |
2.2×10-20 |
2.6×10-39 |
1.7×10-7 |
1.3×10-12 |
(1)某酸性CuCl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FeCl3,为得到纯净的CuCl2·2H2O晶体,加入 ,(填化学式)调至pH=4,使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的c(Fe3+)= 。过滤后,将所得滤液低温蒸发、浓缩结晶,可得到CuCl2·2H2O晶体。
(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CuCl2·2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CuCl2,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uCl2·2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CuCl2的合理方法是 。
(3)某学习小组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含有CuCl2·2H2O晶体的试样(不含能与I-发生反应的氧化性杂质)的纯度,过程如下:取0.36 g试样溶于水,加入过量KI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用0.100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20.00 mL。
①可选用 作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②CuCl2溶液与K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该试样中CuCl2·2H2O的质量百分数为 。
(13分)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3[Fe(CN)6] 溶液,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有蓝色沉淀,表明铁被 (填“ 氧化”或“还原”); 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 。
(2)装置2中的石墨是 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 电源的M端为 极(填“正”或“负”),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
② 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 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0.64 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mL 。
(8分)常温下,将3种一元酸分别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
组别 |
一元酸 |
NaOH |
混合溶液的pH |
甲 |
c(HX)="0.1" mol/L |
c(NaOH)=0.1mol/L |
pH = a |
乙 |
c(HY)=c1 mol/L |
c(NaOH)=0.1mol/L |
pH = 7 |
丙 |
c(HZ)="0.1" mol/L |
c(NaOH)=0.1mol/L |
pH = 9 |
丁 |
pH=2 HZ |
pH=12 NaOH |
pH = b |
(1)甲组实验中HX为弱酸,a 7(填“<”,“=”或“>”),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2)乙组实验中HY为强酸,则HY溶液的pH= 。
(3)丙组实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OH-) = mol/L。
(4)丁组实验中b 7(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