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不纯的氧化铝(杂质为Fe2O3)为原料,设计了冶炼铝的以下工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不纯的氧化铝(杂质为Fe2O3)为原料,设计了冶炼铝的以下工艺流程(部分反应产物没有标出):

满分5 manfen5.com

(1)试剂X的化学式为         ,反应Ⅰ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室配制480mL 1 mol·L-1 X的溶液必须用到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试剂瓶、胶头滴管外,还有            。常用来可以标定所配X的溶液浓度是否准确的实验名称是                 

(2)按照方案设计,试剂Z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以生成沉淀b[Fe(OH)3]。从试剂工业的角度,你认为方案    更合理,理由是                   

(3)已知N为氨气,实验室中还可以用下图装置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喷泉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①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中A口部和B口部之间联通导气管的作用是                              

②若用此装置制备N气,若A中盛有浓氨水,则B装置中的固体试剂不可以选用下列的        (填字母序号)。

a.生石灰    b.烧碱      c.胆矾     d.碱石灰

(4)室温下,在a mol·L-1的(NH4)2SO4水溶液中pH=5,存在着平衡NH4++H2O 满分5 manfen5.comNH3·H2O+H+,则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用含代数a的较为精确地数字表达式表示,不必化简,不做近似运算)。

 

(1)NaOH(1分),Al2O3+2OH-+3H2O=2[Al(OH)4]-(2分),500mL容量瓶(2分,不写500mL只得1分),滴定或中和滴定(1分); (2)方案一(1分),步骤少,较简单(2分); (3)①长颈漏斗(1分),平衡内外压强,防止长颈漏斗堵塞(2分); (4)(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流程图中的原料为:氧化铝(杂质为Fe2O3),方案I中为先加入强碱溶液过滤后再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即得到氢氧化铝再进行后续步骤;故此试剂X一般选用NaOH;反应I为:Al2O3+2OH-+3H2O=2[Al(OH)4]-;配制480mL 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取500mL容量瓶且必须标明容量瓶的容积;确定配制溶液的浓度是否准确,应进行滴定或中和滴定实验; (2)方案二中,首先加入硫酸溶解氧化铁和氧化铝,再在步骤二中加入试剂调整pH值析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再向硫酸铝溶液中通入氨气,制取氢氧化铝;分析两方案,很明显方案一步骤少,较简单,是较佳方案; (3)根据装置图,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时,仪器A为长颈漏斗;A口部和B口部之间联通导气管的作用是平衡内外压强,防止长颈漏斗堵塞; (4)a mol·L-1的(NH4)2SO4水溶液中pH=5,则溶液中的c(H+)=10-9mol·L-1,故c(NH3·H2O)=c(OH-)=10-5mol·L-1,c(NH4+)=2a-10-5mol·L-1,根据水解的离子方程式:NH4++H2O NH3·H2O+H+,可得k=。 考点:考查了离子反应、化学实验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新能源不断被利用到现代的汽车中,高铁电池技术就是科研机构着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1)高铁酸钾-锌电池(碱性介质)是一种典型的高铁电池,则该种电池负极材料是     

(2)工业上常采用NaClO氧化法生产高铁酸钾(K2FeO4),K2FeO4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在中兴和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反应原理为:

Ⅰ在碱性条件下,利用NaClO氧化Fe(NO3)3制得Na2FeO4

3NaClO + 2Fe(NO3)3 + 10NaOH=2Na2FeO4↓+ 3NaCl + 6NaNO3 + 5H2O

Ⅱ Na2FeO4与KOH反应生成K2FeO4:Na2FeO4 + 2KOH=K2FeO4 + 2NaOH

主要的生产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①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②流程图中“转化”(反应③)是在某低温下进行的,说明此温度下Ksp(K2FeO4      Ksp(Na2FeO4)(填“>”或“<”或“=”)。

(3)已知K2FeO4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4FeO42—+10H2O满分5 manfen5.com4Fe(OH)3↓+8OH+3O2↑,则K2FeO4可以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                                           

(4)FeO42—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图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①若向pH=10的这种溶液中加硫酸至pH=2,HFeO4-的分布分数的变化情况是               

②若向pH=6的这种溶液中滴加KOH溶液,则溶液中含铁元素的微粒中,        转化为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

目前工业上有一种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的方法,可以将CO2变废为宝。

(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 2CO2(g)+4H2O(g)           △H= _1275.6 kJ·mol-1

②2CO(g)+ O2(g)= 2CO2(g)                      △H= _556.0 kJ·mol-1

③H2O(l) = H2O(g)                             △H=+ 44.0 kJ·mol-1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利用甲醇燃料电池为电源,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图),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则电源中a极为   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为                         。装置上端A极电极材料是     (填化学式),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满分5 manfen5.com

(3)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H2O(g)满分5 manfen5.com CO2(g) + 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H2O

CO

CO2

1

650

2

4

1.6

5

2

900

1

2

0.4

3

3

900

1

2

0.4

1

 

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填“吸”或“放”)热反应。

②实验1中,以v(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③900℃时,按CO(g)、H2O(g)、CO2(g) 和 H2(g)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8mol、1.0mol、0.6 mol和0.8 mol分别加入该容器,则此时反应的v(正)    v(逆)(填“>”“<”或“=”中之一)。

④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查看答案

常温下,向100mL0.01mol·L-1 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2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的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溶液体积变化勿略不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HA为一元强酸

B.MOH为一元弱碱

C.N点水的电离程度小于K点水的电离程度

D.K点对应的pH=10,则有c (MOH)+ c(OH-)-c (H+)=0.005mol·L-1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常温下电解质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溶液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HCO3-+OH-=CO32-+H2O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c(H+)+ c(NH4+)= c(Cl-)+ c(OH-)

C.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Cl溶液和NH3·H2O溶液,溶液中c(NH4+)前者小于后者

D.25℃时,pH=8的0.1mol·L-1NaX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OH-)=1×10-8mol·L-1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恢复红色 验证亚硫酸的不稳定性

B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     证明常温下

Ksp(BaCO3)>Ksp(BaSO4)

C              常温下,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盐酸pH小于醋酸pH   证明相同条件下,在水溶液中HCl电离程度大于CH3COOH

D              将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直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检验气体产物中CO2的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