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1)溴在...

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周期__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氧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VIIA(共2分)   (2)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3分)  (3)Br2+SO2+2H2O=4H++2Br-+SO42- (2分) (4)温度过高,产生大量水蒸气,溴蒸气中水蒸气增加;温度过低,溴不能完全蒸出,吸收率低。(3分) (5)分液漏斗(2分)     (6)“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源少,成本降低。(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工艺流程题。属于选修2内容—化学与技术这一块。海水中含有Ca2+、Mg2+、Na+等阳离子,当然还含有Cl-、SO42-、Br-等阴离子。第一步从海水中提取粗盐后,剩余溶液称之为苦卤。再加硫酸酸化后用氯气氧化,目的是将Br-氧化为Br2。再通空气将Br2吹出。得到含Br2的空气用SO2吸收得到吸收液后,Br2+SO2+2H2O=H2SO4+2HBr。所得吸收液又进行氧化后得到溴水混合物。再进行蒸馏得到Br2蒸气。再进行冷凝分离后最终得到液溴。 (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4周期VIIA族。注意书写方法周期既可以写阿拉伯数字也可以写汉字。但是族只能用罗马数字。主族用A表示,副族用B表示。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酸化可抑制Cl2、Br2与水反应。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4H++2Br-+SO42-。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温度过高会使得水蒸发出来,温度太低溴挥发较慢,吸收率低。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采用分液操作。用到仪器是分液漏斗。分液操作进行的是两种液体密度不同并不互溶,另一溶质在这两种液体中溶解度有明显差异。在这里可用CCl4,Br2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氧化”后再蒸馏,“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浓缩过程,与直接蒸馏含Br2海水相比效率更高,消耗能源少,成本降低。 考点:海水中分离出溴,实验室中的研究与工业生产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生成气体产物的成分。已知:

①NO+NO2+2OH-=2NO2-+2H2O

②气体液化的温度:NO2  21℃、NO  -152℃

满分5 manfen5.com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向右连接):A→C→_______→_______→_______;组装好仪器后,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的硫酸后, 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工业生产中氮氧化物的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可采用如下方法处理氮氧化物:

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kJ·mol-1

则CH4将NO2还原为N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胆矾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工业上它也是一种制取其它含铜化合物的原料,现有废铜(主要杂质为Fe)来制备胆矾。有人设计了如下流程:

满分5 manfen5.com

 pH值控制可参考下列数据

物质

开始沉淀时的pH值

完全沉淀时的pH值

氢氧化铁

2.7

3.7

氢氧化亚铁

7.6

9.6

氢氧化铜

5.2

6.4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A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稀H2SO4    b.浓H2SO4、加热    c.浓FeCl3溶液    d.浓HNO3

(2)Ⅰ中加H2O2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中加Cu2(OH)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Ⅲ加热煮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V中加H2SO4调节pH=1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工程师认为上述流程中所加的A物质并不理想,需作改进,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若你是工程师,将对所加的A物质作何改进?请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有A、B、C、D、E五种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离子不重复):

阳离子:H+、Na+、Al3+、Ag+、Ba2+    阴离子:OH-、Cl-、 CO32-、NO3-、SO42-

已知:①A、B两溶液呈碱性,C、D、E溶液呈酸性。

②向E溶液中逐滴滴加B溶液至过量,沉淀量先增加后减少但不消失。

③D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与D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写出A与E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NaOH(aq)+HNO3(aq)=NaNO3(aq)+H2O(1)△H=-akJ·mol-1.请写出表示相同条件下B与C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若25℃时,C、E及醋酸三种溶液的pH=4,则E和C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的比是_______________;将C与醋酸混合,醋酸的电离程度将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水的浓度视为常数).

(5)用惰性电极电解0.1mol·L-1 D与0.1mol·L-1C各100mL混合后的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阴极质量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溶液的pH____________.

(6)向(5)中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则所能溶解的铁粉质量为___________g。

 

查看答案

下图是水煤气(成分为CO、H2)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A处通入空气,B处通入水煤气

B.a电极的反应式包括:CO+4OH--2e-= CO32-+2H2O

C.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如用这种电池电镀铜,当镀件增重6.4g,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水煤气2.24 L

 

查看答案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乙醇分子中含有氢氧根,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C.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二者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