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有机化合物经分析,含碳的质量分数为90%,含氢的质量分数为10% 其蒸气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60,则:
I.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
II.经红外光普测知A为苯的同系的,且核磁共振氢普峰面积比为3:2:2:2:3,则其结构简式为:
III.其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转化关系如下:
请回答:
①.D中含氧官能团名称:
②.B→F的反应应类型 ,高分子化合物H的结构简式:
③.E→G的化学方程式: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根据右下能量变化示意图:
写出CO和NO2反应生成NO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N2(g)+3H2(g) 2NH3 (g) ΔH<0,
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试判断K1 K2(填“>”、“=”或“<”)
T /K |
298 |
398 |
平衡常数K |
K1 |
K2 |
(3)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v(H2)正=3 v(N2)逆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N2 、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4)氨气极易溶于水,常用下图实验来验证,在标准状况下,烧瓶中的氨水使酚酞变红。
请回答:
①用化学用语说明所得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的原因 。
②250C时,将一定量的氨水与盐酸混合后pH=7,测该混合溶液中c(Cl-)与c(NH4+)关系为 (填字母序号)
a.c(Cl-)﹥c(NH4+) b.c(Cl-)﹦c(NH4+)
c. c(Cl-)﹤c(NH4+) d.无法判断
A、B、C、D、E是中学常见的5种化合物,A、B是金属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固体,元素X、Y、Z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相关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工业上得到单质X的冶炼方法1是 。
(2)单质X与试剂1、单质Y与试剂2都能产生Z单质,试剂3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请写出Y与试剂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试剂1是NaOH溶液,单质X与试剂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若试剂2是盐酸。
①如何检验D物质中的金属阳离子 。
②将D的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得到有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用离子方程式和平衡移动理论说明产生这种分散系的原因 。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IA |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
|
|
② |
③ |
④ |
|
|
3 |
⑤ |
|
⑥ |
⑦ |
|
⑧ |
⑨ |
|
(1)④、⑤、⑥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⑦、⑧、⑨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①④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化合物的稀溶液易被催化分解,通常使用的催化剂为(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a.MnO2 b.FeCl3 c.Na2SO3 d.KMnO4
(4)下图中 A~F是由部分上表中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其中A、B、C为单质,转化关系如下:
I.若B为黄色固体,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组成的单质,C为双原子分子组成的单质,E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①F的电子式为 。
②实验测得起始参加反应的B和最后生成的B质量相等,则起始参加反应的A和C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II.若D为淡黄色固体,焰色反应为黄色,组成C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①下列关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
d.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②用惰性电极将F的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则阳极反应式是 。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I2、SO42-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②:向实验①的溶液中加入4 mL 0.5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
(1)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3)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I2、SO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
下列是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判断 |
① |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说明该钾盐是 |
|
②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淀沉淀产生 |
证明该溶液中有 SO42— |
|
③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加热,再加入一定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
证明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 |
|
④ |
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人酸性溶液 |
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