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教材中Fe2+氧化为Fe3+的实验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Cl2能将Fe2+氧化为Fe3+,那么Br2和I2能否将Fe2+氧化为Fe3+?
环节一:理论推测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可能将Fe2+氧化为Fe3+,他们思考的依据是 。
部分同学认为Br2和I2都不能将Fe2+氧化为Fe3+,还有同学认为Br2能将Fe2+氧化为Fe3+而I2不能。他们思考的依据是从上到下卤素单质氧化性减弱。
环节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在大试管中加适量铁粉,加入10 mL 稀盐酸,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取上层清液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① |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红棕色的溴水,振荡试管 |
溶液为黄色 |
② |
先向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再滴加少量棕黄色的碘水,振荡试管 |
溶液为黄色 |
环节三: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1)同学甲认为①中现象说明溴水能将Fe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 。
同学乙认为应该补充实验,才能得出同学甲的结论。请你帮助同学乙完成实验:
实验2:
操作 |
应该观察到的现象 |
|
|
(2)该小组同学对②中溶液呈黄色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可能1:碘水与FeCl2溶液不反应,黄色是碘水稀释后的颜色。
可能2: 。
实验3:进行实验以确定可能的原因。
操作 |
现象 |
向试管②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0.5 mLCCl4,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 |
静置后,上层溶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为紫色;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后,出现浅红色 |
同学丙认为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是“可能2”成立,同学丁认为不严谨,于是设计了实验4:
实验4:
操作 |
现象 |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FeCl2溶液,滴加0.5mL碘水后,再加入0.5mL 乙酸乙酯,充分振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下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 |
静置后,上层液为紫色,下层液几乎无色;下层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没有出现浅红色 |
你认为实验4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
同学丁根据实验4现象得出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碘水与FeCl2溶液反应的程度很小。
(3)Cl2、Br2、I2氧化Fe2+ 的能力逐渐减弱,用原子结构解释原因: 。
某化学小组进行Na2SO3 的性质实验探究。
(1)在白色点滴板的a、b、c三个凹槽中滴有Na2SO3 溶液,再分别滴加下图所示的试剂:
实验现象如下表:
编号 |
实验现象 |
a |
溴水褪色 |
b |
产生淡黄色沉淀 |
c |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① a中实验现象证明Na2SO3具有 性。
②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c中现象(用化学用语及简单文字表述) 。
(2)在用NaOH 溶液吸收SO2 的过程中,往往得到Na2SO3和NaHSO3 的混合溶液,溶液pH 随n(SO32-):n(HSO3-) 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 2—): n(HSO3—) |
91:9 |
1:1 |
9:91 |
pH |
8.2 |
7.2 |
6.2 |
① 当吸收液中n(SO32-):n(HSO3-) =10:1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
A.c(Na+) +c(H+) = 2c(SO32-) +c(HSO3-) + c(OH-)
B.c(Na+) > c(HSO3-) > c(SO32-) > c(OH-)>c(H+)
C.c(Na+) > c(SO32-) > c(HSO3-) > c(OH-)>c(H+)
② 若n(SO32-):n(HSO3-) = 3:2,则0.8 mol NaOH溶液吸收了标准状况下的SO2 L。
某工厂采用电解法处理含铬废水,耐酸电解槽用铁板作阴、阳极,槽中盛放含铬废水,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为电源正极
B.阳极区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Cr2O72- +6Fe2+ +14H+ = 2Cr3+ +6Fe3+ + 7H2O
C.阴极区附近溶液pH降低
D.若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当收集到H2 13.44 L(标准状况)时,有0.1 mol Cr2O72-被还原
下列根据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 验 现 象 结论
A
液体X 试管(1)中紫色消失,试管(2)中紫色没有消失 甲苯中苯环使甲基的活性增强
B 试管内壁有
银镜生成 X具有还原性,一定含有醛基
C 先生成白色沉淀,滴加FeCl3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Fe(OH)3是比Mg(OH)2
更难溶的电解质
D 试管b 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常温时,用0.1000 mol/L NaOH 滴定 25.00 mL 0.1000 mol/L某一元酸HX ,滴定过程中pH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前,酸中c(H+) 等于碱中c(OH-)
B.在A点,c(Na+) > c(X-)> c(HX)> c(H+)> c(OH-)
C.在B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D.在C点,c(X-) + c(HX) =0.05 mol/L
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为 CO2(g)+3H2(g) CH3OH(g)+H2O(g) ΔH <0 。500 ℃时,在体积为1 L 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3mol H2,测得CO2浓度与CH3OH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曲线X可以表示CH3OH(g) 或H2O(g) 的浓度变化
B.从反应开始到10min时,H2的反应速率v(H2)=0.225mol/(L﹒min)
C.平衡时H2 的转化率为75%
D.5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