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科学家成功开发便携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它以丙烷气体为燃料.电池中的一极通入空气...

科学家成功开发便携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它以丙烷气体为燃料.电池中的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丙烷气体,电解质是固态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该电池的总反应是:C3H8+5O2=3CO2+4H2O
C.电路中每通过5mol电子,约有5.6L标准状况下的丙烷被完全氧化
D.通丙烷的电极为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3H8-20e-+10O2-=3CO2+4H2O
丙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与丙烷燃烧的方程式相同,都为C3H8+5O2=3CO2+4H2O,电池工作时,丙烷在负极被氧化,电极方程式为C3H8-20e-+10O2-=3CO2+4H2O,氧气在正极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熔融电解质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解析】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正极移向负极,故A错误; B.丙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与丙烷燃烧的方程式相同,都为C3H8+5O2=3CO2+4H2O,故B正确; C.n(C3H8)==0.25mol,C3H8被氧化为CO2,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5mol×[3×4-(-8)]=5mol,也可根据电极反应式判断,故C正确; D.电池工作时,丙烷在负极被氧化,电极方程式为C3H8-20e-+10O2-=3CO2+4H2O,故D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
①C4H10(g)+manfen5.com 满分网O2(g)═4CO2(g)+5H2O(l);△H=-2 878kJ•mol-1
②C4H10(g)+manfen5.com 满分网O2(g)═4CO2(g)+5H2O(g);△H=-2 658kJ•mol-1
③C4H10(g)+manfen5.com 满分网O2(g)═4CO(g)+5H2O(l);△H=-1 746kJ•mol-1
④C4H10(g)+manfen5.com 满分网O2(g)═4CO(g)+5H2O(g);△H=-1 526kJ•mol-1
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为( )
A.-2878 kJ/mol
B.-2 658kJ/mol
C.-1746 kJ/mol
D.-1526 kJ/mol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主族元素A、B、C、D的离子aA2+bB+cC2ˉ、dDˉ(n为正整数)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a>b>c>d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得电子,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一定也越强
C.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ⅦA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两种同位素137Cs和133Cs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化学键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得失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含有阴离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阳离子
查看答案
金属冶炼技术随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下列金属中,常用作还原剂冶炼其他金属的是( )
A.Hg
B.Ag
C.Cu
D.Al
查看答案
2010年美、日三位科学家因钯(Pd)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种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如下:
manfen5.com 满分网(R、R’为烃基或其他基团)
应用上述反应原理合成防晒霜主要成分K的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manfen5.com 满分网
已知: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 B 最多与2mol H2 反应.
②C8H17OH分子中只有一个支链,且为乙基,其连续氧化的产物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其消去产物的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
③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④核磁共振图谱显示J分子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
请回答:
(1)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有机物的结构简式:G______;K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有(包括顺反异构)______种,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a.相对分子质量是86         b.与D互为同系物
(6)分离提纯中间产物E的操作:先用碱除去D和H2SO4,再用水洗涤,弃去水层,最终通过______操作除去C8H17OH,精制得E.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