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化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裂化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B.2-丁醇经消去反应后共得到两种有机物,其中一种的名称是顺-2-丁烯
C.含有6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5个C-C单键
D.高分子化合物
可由对甲基苯酚与甲醛聚合生成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核电厂爆炸释放出放射性
131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31I与
127I互为同素异形体
B.碘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C.已知Ksp(AgBr)>Ksp(AgI),则AgBr可以转化为AgI
D.由I
2(g)=2I(g)△H>0,说明碘原子比碘单质稳定
查看答案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和胶体性质相关的自然现象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锂可用于制造质量轻、容电量大的可充电电池
D.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
查看答案
为了减少煤燃烧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而减少CO
2气体的排放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煤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如下所示:
(1)用图所示装置定量检测过程①产生的CO
2(已知:煤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
2)
B中预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D中的试剂是______.
(2)已知C(s)+H
2O(g)=CO(g)+H
2(g)△H
1=+131.3kJ•mol
-1C(s)+2H
2O(g)=CO
2(g)+2H
2(g)△H
2=+90kJ•mol
-1则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升高将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用图装置可以完成⑤的转化,同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其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______,a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4)燃煤烟气中的CO
2可用稀氨水捕获和吸收,不仅可以减少CO
2的排放,也可以生产化肥碳酸氢铵.假设该方法每小时处理含CO
2的体积分数为11.2%的燃煤烟气1000m
3(标准状况),其中CO
2的脱除效率为80%,则理论上每小时生产碳酸氢铵______kg.
查看答案
(1)已知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SO
2+H
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
实验编号 | 实验温度/℃ | c(Na2S2O3)/mol•L-1 | c(H2SO4)/mol•L-1 |
① | 25 | 0.1 | 0.1 |
② | 25 | 0.1 | 0.2 |
③ | 50 | 0.2 | 0.1 |
④ | 50 | 0.1 | 0.1 |
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实验编号);
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______(填实验编号).
(2)已知Na
2S
2O
3溶液与Cl
2反应时,1mol Na
2S
2O
3转移8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
2S
2O
3的化学性质.
(Ⅰ)甲同学设计实验流程的目的是证明Na
2S
2O
3溶液具有碱性和______性.
(Ⅱ)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Ⅲ)乙同学认为应将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试剂顺序颠倒,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更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
查看答案
X、Y、Z、M、R、Q是短周期主族元素,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 X | Y | Z | M | R | Q |
原子半径/nm | | | 0.186 | 0.074 | 0.099 | 0.143 |
主要化合价 | | -4,+4 | | -2 | -1,+7 | +3 |
其它 | 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 焰色反应呈黄色 | | | |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R在自然界中有质量数为35和37的两种核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互为______.
(2)Z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Y与R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常温下Y的单质呈固态,R的单质呈气态
b.稳定性XR>YX
4c.Y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Y呈正价
(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Y的原子半径的最小范围是______.
(5)甲、乙是上述部分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且甲+乙→丙+水.若丙的水溶液呈碱性,则丙的化学式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