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层析通常把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固定相 B.牙膏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层析通常把不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作固定相
B.牙膏中的甘油可用新制Cu(OH)2检验,可根据是否有绛蓝色沉淀生成来判断
C.NaNO2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D.纸层析法中的展开剂之所以能够展开的主要原理是毛细现象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如何检查B装置的气密性______
(2)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
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①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I、II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 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I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Cl2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II | 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Cl2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
请你评价实验I、II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_
②请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厂和B广的还原性强弱(分别指出甲、乙、丙中盛装的试剂、实验现象及结论)______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
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
2与水的反应(此时c处于关闭状态),其操作步骤为
:先关闭止水夹_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
③试管丁中的NO
2与水充分反应后,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
2,直至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
查看答案
常温下D、E、F、I、J为气体,H、I、J都为氧化物,J为非极性分子;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M为红褐色的固体,由G分解得到的H、I、J三者的物质的量相等.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L的化学式______,J的结构式______
(2)基于反应①原理的化学工业称为______,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Cl
2↑+H
2↑+2OH
-
查看答案
芳香化合物A、B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
11H
12O
4; A经①、②两步反应得C、D和E.B经①、②两步反应得E、F和H.上述反应过程、产物性质及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
(2)A有2种可能的结构,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______.
(3)在化合物B、C、D、F、G、I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
(4)写出下列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B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D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反应类型______
(5)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能满足下列3个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③不存在一0-0-键.
查看答案
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而原子半径按A、C、B、E、D顺序依次增大.A、D同主族;C、D、E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C原子电子数比E原子电子数少5个.B的单质分子中有三对共用电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C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且呈电中性的微粒的电子式为______(写两种)
(2)A、C、D可形成化合物W,其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以W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E棒与铁棒分别作为电极构成原电池,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以铁棒为电极,W溶液为电解液构成电解池,则阴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3)A
2和B
2在工业上可合成一种重要的原料BA
3.
①下列的措施有利于提高B
2的转化率的是______.
A.采用20〜50MPa的大气压
B.选用400〜500℃的高温
C.使用催化剂
D.及时将BA
3液化
②现有甲、乙两个固定体积的容器,在相同的体积和温度下,甲中充入2molBA
3,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Q
1kJ的能量;乙中充入
1mol B
2和3mol A
2,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Q
2kJ的能量;则合成BA
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
将51.2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
2O
4、NO
2)的混合气体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 2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溶液中生成NaNO
3和NaNO
2,则原混合气体中NO的物质的量为( )
A.0.3mol
B.0.4mol
C.0.5mol
D.0.6mol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