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十种化学元素,就表中字母所代表的元...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十种化学元素,就表中字母所代表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铅(原子序数为82)从单质到其化合物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造焊锡、铅蓄电池、化工耐酸设备以及X射线的防护材料等.铅的氧化物主要有三种:PbO、PbO2和Pb3O4.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铅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②PbO2是一种两性氧化物,试写出PbO2和NaOH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i是铁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请写出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3)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2单质作出重要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请预测首先被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______(填写字母).利用稀有气体化合物,人们实现了许多制备实验上的突破.如用XeO3在碱性条件下与NaBrO3反应生成NaBrO4,同时放出Xe.写出上述反应方程式______ 3NaBrO4+Xe
manfen5.com 满分网
(1)①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结构,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②根据两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根据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根据首先被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的性质最活泼;根据题目信息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进行书写; 【解析】 (1)①因82=2+8+18+32+18+4,电子层数是6,最外层电子数为4,所以铅位于第六周期第ⅣA族;因两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PbO2+2NaOH═Na2PbO3+H2O; (2)因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原子序数为26,有4个电子层,再结合信息可得原子结构示意图; (3)因首先被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的性质最活泼,而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从上至下,稀有气体元素金属性增强,相对来说易失去电子,所以最先制得j的氟化合物;根据信息可知:反应物有XeO3和NaBrO3,生成物有NaBrO4和Xe,结合氧化还原电子得失配平可知:XeO3+3NaBrO33NaBrO4+Xe 故答案为:(1)①六ⅣA   ②PbO2+2OH-═PbO32++H2O           (2)           (3)j XeO3+3NaBrO33NaBrO4+X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已知A、B同周期,A、C同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C两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ⅣA族
B.B、D两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1
C.B、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CB2
D.B、C、D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顺序为:C>D>B
查看答案
有X、Y、Z、W四种含氧酸,其成酸元素均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将分别含有一定质量的X、Y、Z、W的水溶液进行光照或微热(有关的反应均进行完全),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含氧酸XYZW
含氧酸的质量/g25.2a3.110.5
生成物U的质量/g3.2//3.2
生成物V的质量/g3.60.90.9/
不同生成物Q的质量/g18.43.2bc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表中的数据a=5.1g
B.含氧酸Y为硫酸
C.四种含氧酸的成酸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5
D.四种含氧酸中有一种是强电解质、三种是弱电解质
查看答案
下列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Na+<Mg2+<Al3+<O2-
B.S2-<Cl-<Na+<Al3+
C.Na<Mg<Al<S
D.Cs>Rb>K>Na
查看答案
如图是17世纪炼金家们画的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两种同族元素的元素符号.已知X位于周期表前四周期,Y比X多1个电子层,X、Y都是生产半导体的材料,X的氢化物XH3有剧毒.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原子半径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Y
C.X的氢化物具有强还原性
D.Y与碘同周期,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高碘酸(HIO4)强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氨气与氟气发生反应:4NH3+3F2═NF3+3NH4F,其中NF3分子构型与NH3相似.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NF3是三角锥型分子
B.NF3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NH4F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上述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