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常见A、B、C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B多一个.甲、乙、丙是3种含氧酸的钠盐,甲中含B元素,乙中含C元素,丙中含A元素,甲、丙溶液pH>7,乙溶液pH<7;丁为气体,戊为淡黄色固体.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如图:
(1)画出C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戊的电子式______.
(2)①乙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
②丙溶液呈碱性的原因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①②③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M
5纤维是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材料轻35%,可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右图是M
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已知: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
2反应时,通常是X
2与烷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H原子发生的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
2的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H原子直接被取代.根据上述合成M
5纤维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M
5的单体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F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有______.
(2)在①~⑦的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②的反应条件是______.
(3)生成A的同时可能生成的A的同分异构体为______.
(4)1mol的C和足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可以生成______mol砖红色沉淀.
(5)1mol的F和Na
2CO
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
2CO
3______mol.
查看答案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
3、CO
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
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3+CO
2+H
2O=NH
4HCO
3;
NH
4HCO
3+NaCl=NaHCO
3↓+NH
4Cl;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1)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______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
3 晶体的操作是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______管通入______ 气体,再从______管中通入______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______;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______.
查看答案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 ①Na
+、②Ba
2+、③Cl
-、④Br
-、⑤SO
42-、⑥SO
32-离子中的若干种,依顺序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1 | 用pH试纸检验 | 溶液的pH大于7 |
2 | 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 | CCl4层呈橙色 |
3 | 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和稀HNO3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4 | 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①④⑥
B.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①
C.肯定没有的离子是②⑤
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2Cl
-+2H
2O
H
2↑+Cl
2↑+2OH
-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
3CHO+2Ag(NH
3)
2++2OH
-CH
3COONH
4+3NH
3+2Ag↓+H
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CO
2+H
2O+2C
6H
5O
-→2C
6H
5OH+2CO
32-D.Na
2SO
3溶液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5SO
32-+6H
++2MnO
4-=5SO
42-+2Mn
2++3H
2O
查看答案
某FeSO
4、Fe
2(SO
4)
3、H
2SO
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则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
A.5.6g
B.8.4g
C.9.8g
D.11.2g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