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配制溶液时向容量瓶...
下列实验装置图及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配制溶液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B.
实验室制备少量氢气
C.
有一条明亮的“光路”
D.
收集氨气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可再生资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有机溶剂、注重原子的经济性、采用低能耗生产工艺等都是绿色化学的内容
B.拉瓦锡发现的质量守恒定律、门捷列夫给出的元素周期表、波尔提出的氢原子模型都对化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C.同位素示踪法是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D.淀粉、蛋白质、油脂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查看答案
已知: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
3H
2O,能发生银镜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 反应②______.
(2)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 E______.
(3)物质C中共有14个碳原子,写出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若C
8H
8Cl
2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其可能的结构除了外,还有______和
(用结构简式表示).
查看答案
气体A由C、H、F、S中的三种元素组成,将标准状况下2.80L气体A在过量的O
2中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放出62.50kJ的热量.已知气体生成物通入过量的Ca(OH)
2溶液后无剩余,得到17.38g沉淀.再取相同条件下的2.80L气体A装入一个薄膜袋中,袋和气体的总质量4.50g(已知CaSO
3,CaF
2,CaCO
3难溶于水,HF难电离).
(1)根据上述数据计算,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会大于______,由此可知,组成A的三种元素为______,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生成17.38g沉淀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薄膜袋的质量为______.
(4)写出该条件下A在O
2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 mL(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
g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 mol•L
-1的KMnO
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mL KMnO
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平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将有关的化学计量数填入答题卡的横线上):
______KMnO
4+______FeSO
4+______H
2SO
4=______Fe
2(SO
4)
3+______MnSO
4+______K
2SO
4+______H
2O
(2)在滴定实验中不能选择______式滴定管,理由是______;
(3)根据方案一和方案二测定的结果计算,铁片中铁的质量分数依次为______和______;(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以55.9计)
(4)高锰酸钾是化学中常用强氧化剂.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式配制少量高锰酸钾溶液:
______Mn
2++______NaBiO
3+______H
+=______MnO
4-+______Bi
3++______Na
++______H
2O
1)、配平系数
2)、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______
A.Na
+、K
+、H
+、Cl
-、NO
3-、MnO
4- B.Na
+、K
+、H
+、SO
42-、BiO
3-、Cl
-C.Na
+、Al
3+、H
+、NO
3-、SO
42-、MnO
4- D.Na
+、K
+、Mn
2+、NO
3-、SO
42-、Cl
-.
查看答案
最近,我国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并联产水泥的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若操作a、操作b均在实验室进行,则操作a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进行操作b时需注意______.
(2)装置a用磷酸吸收NH
3.若该过程在实验室中进行,请画出装置a的示意图.
(3)热交换器是实现冷热交换的装置.化学实验中也经常利用热交换来实现某种实验目的,如气、液热交换时通常使用的仪器是______.
(4)固体A为生石膏和不含结晶水且高温时也不分解的杂质.生石膏在120℃时失水生成熟石膏,熟石膏在200℃时失水生成硫酸钙.为测定固体A中生石膏的含量,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固体A 180g置于坩埚中加热,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记录如图:实验中每次对固体称量时须在冷却后进行.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固体冷却时必须防止______.将加热到1400℃时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写出1400℃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2CaO+2SO
2↑+O
2↑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