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 |
A |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 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
B |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
C |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 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 |
D | 干燥红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石蕊试纸变蓝 | NH3是一种可溶性碱 |
A.A
B.B
C.C
D.D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七”顺利升空.飞船的太阳能电池板有“飞船血液”之称,它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我国在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国际领先.砷(As)和镓(Ga)都是第四周期元素,分别属于ⅤA和ⅢA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s的非金属性强于P
B.AsH
3的沸点低于PH
3C.Ga的原子序数比Ca大1
D.太阳能电池不属于原电池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
A.用乙醇将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
B.用渗析的方法精制Fe(OH)
3胶体
C.用石灰水鉴别Na
2CO
3、NaHCO
3两种溶液
D.用加浓溴水并过滤的方法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查看答案
针对能源、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危机,以下四条设想合理可行的是( )
A.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B.生活中严禁使用塑料制品,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面对金属矿物储量有限不能再生的危机,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D.工业上禁止开发和使用化石燃料,以应对全球能源危机
查看答案
NaClO和KAl(SO
4)
2都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均可应用于造纸业.
(1)工业上可用氯化钠为原料,通过电解的方法制得NaClO,工业上制取NaClO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电解后的溶液PH
7(填大于、小于、等于);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KAl(SO
4)
2溶液中质子守恒等式为
(3)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饱和NaClO和KAl(SO
4)
2溶液混合反应的实验.
①打开活塞向烧瓶中加入饱和KAl(SO
4)
2溶液,产生大量的白色胶状沉淀.此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将烧瓶中的混合液在阳光照射下,不久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充分反应后集气瓶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写出在光照射下混合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若将分液漏斗中的KAl(SO
4)
2溶液换成硫酸亚铁铵(一种复盐:(NH
4)
2SO
4•FeSO
4)溶液,其他不变.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滴入足量的硫酸亚铁铵溶液.观察到烧瓶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但是没有观察到黄绿色气体产生.此时烧瓶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取100mL 0.1mol/L Ba(OH)
2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KHSO
4溶液至Ba
2+恰好完全沉淀,此时溶液的PH值为
(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混合后溶液的温度为100℃,100℃时Kw=1x10
-12)
查看答案
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已知:CO(g)+H
2O(g)⇌H
2(g)+CO
2(g)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正向反应是
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
(2)要使上述反应的逆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正反应方向移动,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有
A、加入催化剂 B、增大CO的物质的量以提高体系的压强
C、降低温度 D、减小H
2的浓度
(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
2O(g),发生反应:CO(g)+H
2O(g)⇌H
2(g)+CO
2(g),当反应达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不等于X的有
A、1molCO(g)+4molH
2O+2molCO
2(g)+2molH
2(g) B、2molCO(g)+2molH
2O+2molCO
2(g)+2molH
2(g)
C、1molCO(g)+3molH
2O+0.8molCO
2(g)+0.8molH
2(g) D、1molCO(g)+3molH
2O+1molCO
2(g)+1molH
2(g)
(4)若反应在800℃时进行,设起始CO和H
2O(g)共为5mol,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X;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y,则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
(5)在VL密闭容器中通入10mol CO和10mol水蒸气,在T℃达到平衡,然后急速通过碱石灰,将所得混合气体燃烧,测得放出的热量为2845KJ(已知CO燃烧热为283KJ/mol,H2燃烧热为286KJ/mol),则T℃平衡常数K=
,T=
K
(0℃时T=273K)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