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
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
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系数按顺序填在答题卷上)
______ C+______ KMnO
4+______ H
2SO
4→______CO
2↑+______MnSO
4+______K
2SO
4+______H
2O
(2)将不同量的CO(g)和H
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
2O(g)⇌CO
2(g)+H
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CO | H2O | H2 | CO |
1 | 650 | 4 | 2 | 1.6 | 2.4 | 6 |
2 | 900 | 2 | 1 | 0.4 | 1.6 | 3 |
3 | 900 | a | b | c | d | t |
①实验1中以v (CO
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 (取小数二位,下同).
②该反应为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条件下平衡常数K=______.
(3)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
3OH(l)+3O
2(g)=2CO
2(g)+4H
2O(g)△H=-1275.6kJ/mol
②2CO (g)+O
2(g)=2CO
2(g)△H=-566.0kJ/mol
③H
2O(g)=H
2O(l)△H=-44.0kJ/mol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4)某实验小组依据甲醇燃烧的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②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溶液的pH减小,该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CO
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
3反应,CaCO
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
-9.CaCl
2溶液与Na
2CO
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
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
2溶液与Na
2CO
3溶液混合,若Na
2CO
3溶液的浓度为2×10
-4mo1/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
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6-羰基庚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下面合成它的流程图:
已知:
(1)反应①的条件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1molC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1molH
2 b.C能被催化氧化成酮
c.Ni催化下1molG最多只能与1molH
2加成 d.F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烯烃
(3)E与新制Cu(OH)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
(双选)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
A.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其中b表示氨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
B.图2表示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所得沉淀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
C.图3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CO(g)+H
2O(g)⇌CO
2(g)+H
2(g)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D.图4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n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间的变化(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
(双选)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Y<Z<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弱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常温下,0.1mol•L
-1 W的氢化物水溶液的pH>1
查看答案
在25℃时将pH=11 的NaOH 溶液与pH=3 的CH
3COOH溶掖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Na
+)=c(CH
3COO
-)+c(CH
3COOH)
B.c(H
+)=c(CH
3COO
-)+c(OH
-)
C.c(Na
+)>c(CH
3COO
-)>c(OH
-)>c(H
+)
D.c(CH
3COO
-)>c(Na
+)>c(H
+)>c(OH
-)
查看答案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装置甲:验证Na和水反应放热
B.装置乙: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C.装置丙: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装置丁:说明反应2NO
2(g)⇋N
2O
4(g)是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