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T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W(填“强于”或“弱于”).
(3)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SO2+2H2O
manfen5.com 满分网
短周期元素Q、R、T、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Q、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C元素,R为N元素,W为S元素,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1)铝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为8; (2)根据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判断; (3)S和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4)原子序数比N多1的元素为O,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5)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元素在含氧酸盐中飞化合价,据此书写; Ⅰ(1).磷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 (2).反应中P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据此计算生成1mol P4时,转移电子数; Ⅱ.(1)在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NH4Cl的作用是抑制CeCl3水解; (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项是H+,再利用电子得失守恒、元素守恒法配平方程式; (3)在溶液中,压强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且起始浓度不变,应为催化剂与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根据催化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4)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B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B的转化率; 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计算A的浓度变化量,再利用方程式计算C的浓度变化量,进而计算平衡时C的浓度; (5)温度升高,A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4)根据v=计算vA,利用速率之比等于速率之比实验②中vB. 【解析】 短周期元素Q、R、T、W,由图可知,Q、R在第二周期,T、W在第三周期,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则T在第三周期第ⅢA族,即T为Al,则Q为C,R为N,W为S, (1)铝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0,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为8,则铝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Q为C,W为S,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则非金属性S大于C,故答案为:弱于; (3)S和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应为S+2H2SO4(浓)3SO2+2H2O, 故答案为:S+2H2SO4(浓)3SO2+2H2O; (4)原子序数比N多1的元素为O,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为2H2O2O2↑+2H2O, 故答案为:2H2O2O2↑+2H2O; (5)N元素的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故甲为NO,在一定条件下,2L的NO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令生成的N元素的含氧酸盐中N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2×(x-2)=0.5×2×2,解得x=3,故氧酸盐的化学式是NaNO2, 故答案为:NaNO2; Ⅰ(1).磷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3; (2).反应中P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每生成1 mol P4时,电子转移为5×4 mol=20 mol,故答案为:20; Ⅱ(1)加热条件下CeCl3易发生水解,CeCl3水解会生成HCl,故NH4Cl的作用是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水解, 故答案为:分解出HCl气体,抑制CeCl3的水解; (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项是H+,利用电子得失守恒、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为2Ce3++H2O2+6H2O═2Ce(OH)4↓+6H+, 故答案为:2;1;6;2;6H+; (3)与①比较,②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不移动,因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率,化学平衡不移动,所以②为使用催化剂; 与①比较,③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度率加快,化学平衡移动,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故答案为: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未变;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 (4)由图可知,实验②平衡时A的浓度为0.06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0.06mol/L=0.04mol/L,由方程式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0.04mol/L×2=0.08mol/L,故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100%=40%; 实验③平衡时A的浓度为0.04mol/L,故A的浓度变化量0.1mol/L-0.04mol/L=0.06mol/L,由方程式可知C的浓度变化量为0.06mol/L,故平衡时C的浓度为0.06mol/L, 故答案为:40%;0.06mol/L; (5)因③温度升高,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化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吸热, 故答案为:吸热;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6)实验②中,vA==0.007mol(L•min)-1,所以vB=2vA=0.014mol(L•min)-1; 故答案为:0.014mol(L•min)-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NaOH溶液加入到13.2g含有(NH42SO4与(NH42CO3的固体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后,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7g/22.4L的气体,体积不可能是( )
A.4.68L
B.4.3 L
C.6.16L
D.5.2L
查看答案
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1
B.b点:c(NH4+)+c=c(Cl-
C.c点:c(Cl-)=c(NH4+
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A族,甲和丙同主族,丁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查看答案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现象结论
A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红色褪去产生了乙烯
B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
C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含有1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 Cl2.下列各项为通Cl2后,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A.x=1.5,2Fe2++4Br-+3Cl2→2Br2+2Fe3++6Cl-
B.x=1.2,Fe2++2Br-+2Cl2→Br2+Fe3++4Cl-
C.x=0.6,2Br-+Cl2→Br2+2Cl-
D.x=0.4,2Fe2++Cl2→2Fe3++2C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