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如下科学探究: [实验一]...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了如下科学探究:
[实验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过程:按如图装置,接通电源后,阴极产生大量气泡;阳极铜丝由粗变细,不久出现砖红色浑浊,最后在试管底部聚集砖红色沉淀,溶液始终未出现蓝色.
查阅资料:某些铜的化合物有关性质如表所示:
物质 | 性质 | 物质 | 性质 |
氯化铜 | 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 氯化亚铜 | 白色 |
氧化亚铜 | 砖红色,在酸性条件下易反应: Cu2O+2H+=Cu+Cu2++H2O. Cu2O在空气中灼烧生成CuO | 氢氧化亚铜 | 橙黄色,不稳定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底部砖红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电解总反应方程式______ Cu
2O+H
2↑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U、V、W、X、Y、Z是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其中W、X、Y、Z位于同一周期;W与X是金属元素;Y与Z是非金属元素;W与Y可形成常见的离子化合物W
2Y.U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V与Y同主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V、W、X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比较U、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用分子式回答).
(3)写出化合物W
2Y的电子式:______.
(4)甲、乙、丙分别是U、X、Y三种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W盐,甲、乙都能与丙发生反应,且丙用量不同时,反应产物不同.
①向丙溶液中缓慢滴加过量的乙溶液,请按照反应过程分步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向甲溶液中缓慢滴加等物质的量的丙溶液后,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5)列举由Z元素形成单质的一种用途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的氧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硫酸生产中,SO
2催化生成SO
3:2SO
2(g)+O
2(g)═2SO
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A表示______.
②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对图中E的大小有何影响?______(填“增大”、“降低”、“没有”).
③在一定条件下,将0.100molSO
2(g)和0.060molO
2(g)放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c(SO
3)=0.04mol/L.则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一氧化碳按一定比例可生成洁净能源甲醇(CH
3OH),则:
①n(H
2):n(CO)=______.
②甲醇高效燃料电池是以CH
3OH为燃料,O
2为氧化剂,KOH为电解质组成.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
(3)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①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用CH
4催化还原NOx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574kJ/mol
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1160kJ/mol
若用标准状况下6.72LCH
4还原NO
2到N
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kJ.
查看答案
有一粉末由FeO和Fe
3O
4混合组成,取3.04g粉末加热,同时通入足量的CO使之完全反应,并用过量澄清石灰水将生成的气体充分吸收,产生沉淀5g,则FeO和Fe
3O
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
B.1:2
C.1:1
D.3:1
查看答案
A是一种常见的单质,B、C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A、B、C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能为Al
B.X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
在一密闭器中通入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
2+3H
2═2NH
3△<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下 量(Y)的变化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 X | Y |
A | 再加入N2 | H2的转化率 |
B | 再加入NH3 | N2的体积分数 |
C | 增大体积 | N2的转化率 |
D | 升高温度 | 混合气体密度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