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事 实 结 论 A 常温下铁、铜均不溶于浓硫酸 常温下铁...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事  实结  论
A常温下铁、铜均不溶于浓硫酸常温下铁、铜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BHCl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C氧化铜高温下生成红色物质,该物质可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高温下可分解生成Cu2O
D稀、浓HNO3分别与铜反应,还原产物为NO和NO2稀 HNO3氧化性比浓 HNO3

A.A
B.B
C.C
D.D
A、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生成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 B、碳酸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C、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亚铜和氧气,氧化亚铜在酸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盐和铜; D、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是得到电子的能力大小,和被还原的价态无关. 【解析】 A、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常温下铜不与浓硫酸反应不溶于浓硫酸,故A错误; B、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吸收氯化氢,也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故B错误; C、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亚铜和氧气,氧化亚铜在酸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铜盐和铜;证明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亚铜,故C正确; D、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是得到电子的能力大小决定,和被还原的价态无关,浓硝酸氧化性大于稀硝酸,故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D和T互为同位素,H2O、D2O和T2O是不同的分子
B.22.4L(标准状况)氯气与56g铁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同温同压下,1LNO和1LO2充分混合体积小于1.5L
D.等物质的量的HCN与NaCN混合后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 (HCN)>c(CN-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判断两种元素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B.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微粒,其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C.某变化过程中发生共价键的断裂,则该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可能是阳离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天然气和煤的主要成分都是烷烃
B.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故不能用溴水鉴别乙烯和苯蒸气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D.棉花与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均为纤维素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和NO2的排放能引起酸雨,还可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B.太阳能电池与普通电池相同,都可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含有重金属盐的皮革废料经水解制成的粉状物可掺入奶粉中
D.玻璃、水泥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查看答案
[实验化学]次硫酸氢钠甲醛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工业中应用广泛.以Na2SO3、SO2、HCHO 和锌粉为原料制备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烧瓶中(装置如图所示) 加入一定量Na2SO3 和水,搅拌溶解,缓慢通入SO2,至溶液pH 约为4,制得NaHSO3 溶液.步骤2:将装置A 中导气管换成橡皮塞.向烧瓶中加入稍过量的锌粉和一定量甲醛溶液,在80~90益下,反应约3h,冷却至室温,抽滤.步骤3: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装置B 的烧杯中应加入的溶液是   
(2)①步骤2 中,反应生成的Zn(OH)2 会覆盖在锌粉表面阻止反应进行,防止该现象发生的措施是    .②冷凝管中回流的主要物质除H2O 外还有    (填化学式).
(3)①抽滤装置所包含的仪器除减压系统外还有        (填仪器名称).②滤渣的主要成分有        (填化学式).
(4)次硫酸氢钠甲醛具有强还原性,且在120益以上发生分解.步骤3 中不在敞口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