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Ⅰ.某有机物A的结构确定:①测定含C、H、O三种元素,②有机物A的质谱图1和红外...

Ⅰ.某有机物A的结构确定:①测定含C、H、O三种元素,②有机物A的质谱图1和红外光谱图2分别如下:
manfen5.com 满分网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Ⅱ.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的有机物B,既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又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还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经分析其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21%.经核磁共振检测发现B的氢谱如图3.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Ⅲ.美国蟑螂性信息素结构式如图4,
(3)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______个;有机物E与该信息素互为同分异构体,E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若E表示为:manfen5.com 满分网,X可能的结构有______种.
Ⅳ.(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manfen5.com 满分网)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一种合成路线如:
manfen5.com 满分网
(4)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5)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Ⅰ.(1)根据质谱图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红外光谱图显示存在对称的甲基、对称的亚甲基和醚键可得分子结构; Ⅱ.(2)有机物能与金属Na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有-OH或-COOH;又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有-COOH;还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或-C≡C-,根据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21%,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确定分子中氧原子个数,进而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类型,结合可能的官能团,确定有机物结构; Ⅲ.(3)根据手性碳原子的定义判断;利用残基法,判断X应为,-C5H9O2,E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有羧基,则X中有羧基,即-C4H8COOH,以此判断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Ⅳ.根据CH3CH2OH在Cu或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CH3CHO,CH3CHO进一步被氧化生成CH3COOH,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与CH3COO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以此解答该题. 【解析】 Ⅰ.(1)质谱图可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红外光谱图显示存在对称的甲基、对称的亚甲基和醚键可得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 故答案为:CH3CH2OCH2CH3; Ⅱ.(2)有机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21%,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00,所以分子中氧原子数目N(O)<=2.3, 有机物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无色气体,说明含有-COOH,所以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86.有机物含有羧基,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说明有机物X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令烃基的组成为CnHm-,烃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45=41,所以12n+m=41, 若n=1,则m=29(不符合); 若n=2,则m=17(不符合); 若n=3,则m=5(符合); 所以烃基的组成为C3H5-,有机物X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所以烃基中含有1个,则有机物为C3H5-COOH,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峰,说明有3种氢原子,符合条件的结构为,故答案为:; Ⅲ.(3)手性碳原子表示为:;利用残基法,X为-C5H9O2,E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醛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有羧基,则X中有羧基,即-C4H8COOH,、、、、,数字对应的碳原子与苯环相连,共12种, 故答案为:4;12; Ⅳ.根据CH3CH2OH在Cu或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CH3CHO,CH3CHO进一步被氧化生成CH3COOH,甲苯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与CH3COOH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 (4)由以上分析可知C为,在一定条件下与CH3COOH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的方程式, 故答案为:;酯化或取代; (5)反应①为CH3CH2OH在Cu或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CH3CHO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6)反应①为,反应②为2CH3CHO+O22CH3COOH,反应③为,对比三个反应可知反应②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 故答案为: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你留意过标签上的化学吗?
(1)这是某品牌休闲西服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等级:特级
成份:面料 羊毛80% 绦纶20%
里料 绦纶100%
manfen5.com 满分网
熨烫标准:中温,不超过150℃
回答 ①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
②从此标签中可感觉羊毛、绦纶两种纤维的共同点有______
③将面料、里料中各抽出一根来点燃,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其包装袋上标有:
   硝酸铵(NH4NO3
净重 50kg
含氮量≥31.5%
manfen5.com 满分网
①该厂生产的每一袋这种化肥中NH4NO3的质量应不少于______kg.
②某些汽车的安全气囊中也装有NH4NO3,它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从而避免驾驶员受伤.其原理是:2NH4NO3=2N2↑+O2↑+4H2O↑,在使用此化肥时,你最想关照农民大哥的事情是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查看答案
甲醇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如下:
CH3OH(g)+H2O(g)⇌CO2(g)+3H2(g);△H>0
(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H3OH(g)和3molH2O(g),20s后,测得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1.2倍,则用甲醇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_
(2)判断(1)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序号)______
①v(CH3OH)=v(CO2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③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④CH3OH、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3)如图中P是可自由平行滑动的活塞,关闭K,在相同温度时,向A容器中充入1molCH2OH(g)和2molH2O(g),向B容器中充入1.2molCH3OH(g)和2.4molH2O(g),两容器分别发生上述反应.
已知起始时容器A和B的体积均为aL.试回答:
①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B的体积为1.5aL,容器B中CH3OH转化率为______A、B两容器中H2O(g)的体积百分含量的大小关系为:B(填“>”、“<”、“=”)______A.
②若打开K,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容器B的体积为______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A~J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请填写下列空白:manfen5.com 满分网
(1)A、B、C、D、E、F六种物质中的含有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______
(2)写出检验D溶液中阳离子的方法______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若28gA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kJ(Q>0),写出这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5)若向气体K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7(填“>”、“<”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若向气体K的0.1mol/L水溶液中加入pH=1的硫酸,且氨水与硫酸的体积比为1:1,则所得溶液中含各离子物质的质量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
查看答案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图1)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2: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______,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2)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涉及了______(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______
(3)该实验得到的纯碱中含有氯化钠,甲同学设计如图3装置Ⅰ,拟通过测定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增重来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但该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试举出该装置引起误差的两个主要原因:
______
______.            
(4)乙同学设计的测定样品中纯碱含量的方法如图3Ⅱ,试回答:
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_____
②设滴定管的起始读数为V1mL,终了读数为V2mL,注射器收集的气体为V3mL(标准状况),称得样品质量为m g,则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用含V1、V2、V3、m的代数式表示)
(5)丙同学设计的测定样品中纯碱含量的方法如图3Ⅲ,并在广口瓶中的水上面滴加少量植物油,试回答:
①你认为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
②为减小误差,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时的注意事项有:______
查看答案
将1.3g A、B二种饱和一元醛的混合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得到0.1mol银,则A、B二种醛可能是( )
A.甲醛和乙醛
B.甲醛和丙醛
C.乙醛和丙醛
D.乙醛和丁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