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和比较Cu的+1价化合物与+2价...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和比较Cu的+1价化合物与+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实验选用细铜丝、98.3%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丝被卷成螺旋状,一端投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manfen5.com 满分网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材料一:小组交流记录
学生1:加热前,无现象发生;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从铜丝表面进入浓硫酸中,黑色物质是什么?值得探究!
学生2:我也观察到黑色颗粒状物质,后来逐渐转变为灰白色固体,我想该灰白色固体极有可能是未溶于浓硫酸的CuSO4
学生3:你们是否注意到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S固体凝聚,会不会液面以上的铜丝与硫发生了反应,我查资料发现:2Cu+Smanfen5.com 满分网Cu2S(黑色)
材料二、探究实验剪辑
实验1:将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铜丝重新变得光亮,溶液呈蓝绿色;将光亮的铜丝置入加热的硫蒸气中变黑,然后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溶液中的黑色颗粒状物质,经过滤、稀硫酸洗、蒸馏水洗、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减小10%左右.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D、E两支试管中CCl4
的作用是______
(2)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试管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起初部分烟雾在试管上部内壁析出淡黄色固体物质,在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写出淡黄色固体消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SO2↑+2H2O
(1)长导管除了导气作用之外,还可以让气体冷凝,回流;二氧化硫和强碱的反应十分剧烈,要注意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2)硫在加热时能和浓硫酸反应; (3)酸式盐和强碱中的氢氧根反应能得到正盐; (4)含有铜元素的常见黑色物质有CuO、CuS、Cu2S,结合实际来回答; (5)铜离子是弱碱阳离子,有弱就水解,水解显酸性,根据实验实际情况来判断溶液显酸性的可能原因并进行试验验证; (6)根据质量关系结合原子守恒来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根据物质转化的条件和存在的状态来判断其稳定性. 【解析】 (1)根据实验装置,长导管的作用一定是能导气,但气体在导管中时间一长就会冷凝,回流,二氧化硫和强碱的反应十分剧烈,可以采用四氯化碳的作用来达到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的目的, 故答案为:导气、冷凝、回流;防止倒吸;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硫在加热时能和浓硫酸反应, 故答案为:S+2H2SO4(浓)3SO2↑+2H2O; (3)Ca(HSO3)2能和强碱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亚硫酸钙,故答案为:取样后,向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4)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说明黑色物质部分溶于稀硫酸, 故答案为:CuO、CuS、Cu2S; (5)铜离子是弱碱阳离子,有弱就水解,水解显酸性,方程式为:Cu2++H2OCu(OH)2+2H+;溶液显酸性的可能原因是硫酸过量,可以加入金属铁来检验溶液中氢离子的存在, 故答案为:Cu2++H2OCu(OH)2+2H+;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硫酸过量使溶液显酸性;取稀释后的溶液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证明硫酸过量(其他答案也合理); (6)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为氧化铜80g,加热到1000℃以上,黑色粉末氧化铜全部变成红色粉末其质量为72g,根据2CuO~Cu2O知,X恰好为Cu2O,根据题目信息:Cu(OH)2固体加热至80℃-1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为氧化铜,加热到1000℃以上,得到的是氧化亚铜,可知高于100°C时Cu2O比CuO稳定,将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说明在溶液中Cu2+比Cu+稳定, 故答案为:Cu2O;高于100°C时Cu2O比CuO稳定,在溶液中Cu2+比Cu+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碳链为直链的有机物A,广泛存在于许多水果内,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4,有关实验数据有:
①6.7g该有机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物只有CO 2和H2O,然后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碱石灰时,浓硫酸增重2.7g,碱石灰增重8.8g.
②6.7g该有机物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
③6.7g该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68L;另知,与A相关的部分反应框图如下:
manfen5.com 满分网
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上述①--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反应⑥中,G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3)H能使溴水褪色,则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C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
(6)W是A的同系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14,写出符合以下条件的W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①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该物质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4mol银;②同一碳原子上连接两个-OH不稳定;③1mo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产生1.5mol氢气.
______
上述同分异构体中写出其中一种中与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中,A、D为气体非金属单质,N、P是金属单质;M为红褐色沉淀;B、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常状况下,Z为液体;C是由三咱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I、L为白色沉淀.反应②、⑥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种常见气体;工业上以D为原料生产B(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列出).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D的结构式______,C的电子式______;H的电子式______
(2)上述①--⑥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填写序号),其中反应______
用于除去K溶液中含有的少量J(填写序号).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了______ Cl2↑+Mn2++2H2O 查看答案
有位于周期表前四周期的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已知A、C及B、E分别是同主族元素,且B、E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2倍.处于同周期的C、D、E三种元素中,D是该周期金属元素中金属性最弱的元素.F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之一为红棕色粉末W.
(1)化合物X是由A、B、C形成的,其晶体类型为______,其阴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
(2)写出W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
(3)写出两种均含A、B、C、E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化合物M由B、D、E三种元素形成,将M溶液逐滴加入到X溶液中,实验的主要现象是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______
(5)D单质、F单质和X溶液能构成原电池,写出该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样
______
(6)通常条件下,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2mol与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1mol和稀溶液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试写出表示该热量变化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7)将agD单质、F单质及D、F的氧化物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mL pH=1的E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X溶液使D、F离子刚好完全沉淀,用去X溶液50mL,则X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8)B与C形成的化合物Y呈淡黄色,Y与F的硫酸盐(纯净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2混合溶于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Ⅰ是恒压密闭容器,Ⅱ是恒容密闭容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Ⅰ、Ⅱ中分别加入3mol Z,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V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aX(?)+2Y(?)⇌3Z(g).此时II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manfen5.com 满分网
A.若X、Y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Ⅰ>Ⅱ
B.若X、Y不均为气态,则平衡时X的产率:Ⅰ>Ⅱ
C.若X、Y均为气态,则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Ⅰ>Ⅱ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到达平衡后若在Ⅱ中再加入1molZ,则新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②熔点:Al>Na>K,
③IA、II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结合质子(H+)能力:CO32->HCO3->SO42-
⑤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⑥已知2H2(g)+O2(g)=2H2O(1);△H=-571.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
⑦因为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须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所以非金属性:P>N( )
A.②③④
B.①⑥⑦
C.②④⑥
D.③⑤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