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化合...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根据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结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来解答. 【解析】 A、因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C正确; D、因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和O3互为同位素
B.O2和O3的相互转化为物理变化
C.等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D.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等体积的O2和O3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查看答案
对符号ZAX 的理解正确的是( )
A.X元素的-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
B.X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子数是A
C.X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是Z
D.X元素的一种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A-Z
查看答案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   
A.KMnO4        B.H2O2      C.Cl2 水       D.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   
A.NaOH         B.NH3•H2O     C.CuO           D.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 Ksp=8.0×10-38,Cu(OH)2的溶度积Ksp=3.0×10-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    ,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    ,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    (填“可行”或“不可行”).
(3)25℃,将a 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向该溶液滴加b 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    (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    mol•L-1查看答案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mol•L-12.4×10-33.4×10-34.8×10-36.8×10-39.4×10-3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25.0℃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平衡常数: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 25.0℃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熵变△S    0(填“>”、“=”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