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24,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存在K、Na、AlO2、SO42

B.常温时,0.1mol/L HA溶液的pH>1,0.1mol/L BOH溶液中c(OH)/c(H)=1012,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B)>c(OH)>c(H)>c(A

C.过量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

D.常温下,稀释0.1 mol/L的氨水,溶液中c(OH-)、c(NH4+)、c(H+)均下降

 

C 【解析】 试题分析:A. 常温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10-14,而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和c(OH-)的乘积为1×10-24,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说明该溶液可能是外加了酸或碱。在酸性时AlO2-不能大量存在。错误。B.常温时,0.1mol/L HA溶液的pH>1,即HA为弱酸;0.1mol/L BOH溶液中c(OH-)/c(H+)=1012,C(OH-)×c(H+)=10-14,解得c(OH-)=0.1mol/L.说明BOH是强碱。将这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产生强碱弱酸盐BA。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B+)>C(A -);C(OH-)>C(H+)。但是盐水解的程度是很微弱的,所以C(A -)>C(OH-)。故,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B+)>c(A-)>c(OH-)>c(H+)。错误。C.SO2溶于水产生亚硫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起硝酸的作用,把亚硫酸氧化成硫酸。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将过量SO2通入到Ba(NO3)2溶液中,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SO2+2NO3-+3Ba2++2H2O=3BaSO4↓+2NO↑+4H+正确。D.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4++OH-,当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c(OH-)、c(NH4+)减小,但由于常温下溶液中c(H+)·c(OH-)是个常数。所以c(H+)增大。错误。 考点:考查酸碱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C是一种有机物),以下结论不正确的(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乙、丙三种单质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B.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是电解质

C.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D.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

下列各示意图与对应的表述正确的是   (   )

满分5 manfen5.com

A.图①表示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该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

B.图②中曲线表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醋酸溶液浓度的变化趋势图

C.图③表示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入足量镁粉,产生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D.图④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图,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的方法

 

查看答案

氯气在298K、100kPa时,在1L水中可溶解0.09mol,实验测得溶于水的Cl2约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估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

A.4.5×10-4          B.0.015          C.5.4×10-5          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度和体积相同的FeBr2、FeI2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氯气后都首先发生置换反应

B.XCl3的溶液能与铜片发生反应,则铜的金属性一定比X强

C.非金属X能将Fe氧化到+3价,但非金属Y不能,则Y的氧化性一定比X强

D.Cl2和SO2等体积充分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

 

查看答案

某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等(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mol/L,则此溶液最多溶解Mg的质量为 (    )

A.24g        B.18g         C.21.6g        D.14.4g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