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反应aA(g)+bB(g)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

反应aA(g)+bB(g)满分5 manfen5.com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

(2)B的平衡转化率α(B)、α(B)、α(B)中最大的是        ,其值是       ;

(3)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

(4)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            T(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

(5)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B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注:只须画出B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满分5 manfen5.com

 

 

(1)1∶3∶2(2分) (2)αⅠ(B)(2分)          50%(2分) (3)向正反应方向(2分)      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2分) (4)>(2分)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2分) (5)(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第Ⅰ阶段,平衡时△c(A)=2mol·L-1-1mol·L-1=1mol·L-1,△c(B)=6mol·L-1-3mol·L-1=3mol·L-1,△c(C)=2mol·L-1,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b:c=1mol·L-1:3mol·L-1:2mol·L-1=1:3:2,答案为:1:3:2; ⑵B的平衡转化率αⅠ(B)=×100%=50%,αⅡ(B)=×100%=38%,αⅢ(B)=×100%=19.4%,答案为:αⅠ(B);50%; ⑶第Ⅱ阶段C是从0开始的,瞬间A、B浓度不变,因此可以确定第一次平衡后从体系中移出了C,即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答案为:平衡正向移动;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 ⑷第Ⅲ阶段的开始与第Ⅱ阶段的平衡各物质的量均相等,根据A、B的量减少,C的量增加可判断平衡是正向移动的,根据平衡开始时浓度确定此平衡移动不可能是由浓度的变化引起的,另外题目所给条件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改变压强也不可能,因此一定为温度的影响,此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可以推测为降低温度,另外结合A的速率在三个阶段的情况,确定改变的条件一定为降低温度,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改变,不能抵消改变,因此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比第Ⅱ阶段平衡时的温度低,答案为:>;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⑸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后,容器内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和B的物质的量增大,C的物质的量减小,但容器体积增大,则A、B、C的浓度都减小,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

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c/10-3mol·L-1

H2O2

Fe2+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

298

3

6.0

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298

10

6.0

0.30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

满分5 manfen5.com

(2)请根据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υ(p-CP)=             mol·L-1·s-1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10时,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查看答案

一定条件下,反应室(容积恒定为2L)中有反应:A(g) +2B(g)满分5 manfen5.comC(g) 

(1)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字母)。

A.反应中A与B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

B.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2υ(A)= υ(B)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K=                          

(3)1molA(g)与2molB(g)在催化剂作用下在反应室反应生成C(g),A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

满分5 manfen5.com

①P1          P2 , 正反应的△H          0(填“<”、“>”或“=”)。

②下列措施中一定能使c(C)/c(A)增大的是                (选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再充入A

C.恒温恒容再充入B         D.恒温恒容再充入1 mol C

(4)100℃时将1mol A和2molB通入反应室,保持温度不变,10min末C(g) 的浓度为0.05mol/L ,则10min末B转化率=             ,此时υ          υ

(填“<”、“>”或“=”)。

 

查看答案

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 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3)加入0.10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速率变化的趋势是                          ,可能原因是                       

满分5 manfen5.com

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能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1)利用氢气可以制取工业原料乙酸。已知: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 = -870.3kJ/mo1

②C(s)+O2(g)=CO2(g)  △H 2= -393.5kJ/mo1

③H2(g) + 1/2O2(g)=H2O(l)   △H 3= -285.8kJ/mo1

试利用上述信息计算下述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    △H=             

(2)科学家可用焓变和熵变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下列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其中是吸热反应且反应后熵增的为          (填字母)。

A.2Na+2H2O=2NaOH+H2↑            B.3Fe+2O2=Fe3O4

C.(NH4)2CO3=NH4HCO3+NH3↑         D.NaOH+HCl=NaCl+H2O

(3)实验室可以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①请指出该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                      

②两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③若向三份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并将上述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分别记为Ql、Q2、Q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由大到小)。

 

查看答案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满分5 manfen5.comCO2(g)+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

n(CO)/mol

H2O/ mol

0

1.2

0.6

t1

0.8

 

t2

 

0.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 molCO和1.2 molH2O,到达平衡时,c(CO2)=0.2 mol·L1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6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降至55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26,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