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依据上图,完成下列填空:
(1)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pH值(选填:不变、升高或下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 极,检验该极上产物的方法是 。
(2)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粗盐中SO含量较高,必须添加钡式剂除去SO,该钡试剂可以是(选填A.B.c,多选扣分)
A.Ba(OH)2 B.Ba(NO3)2 C.BaCl2
(4)判断钡试剂已经过量的方法是 。
(5)为有效除去Ca2+、Mg2+、SO,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为(选填a,b,c多选扣分)
A.先加NaOH溶液,后加Na2CO3溶液,再加钡试剂
B.先加NaOH溶液,后加钡试剂,再加Na2CO3溶液
C.先加钡试剂,后加NaOH溶液,再加Na2CO3溶液
(6)为检验精盐纯度,需配制150 mL0.2 mol/LNaCl(精盐)溶液,下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的错误是 。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如下图),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填编号字母) 。
A.HCl 和H2O B.O2和H2O
C.SO2和NaOH溶液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图Ⅱ所示的 装置。
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 喷泉的是(填编号字母) 。
A.CaCO3和稀H2SO4 B.NaOH与稀HCl
C.Zn与稀HCl D.NaCl与稀HNO3
(3)比较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二者的不同点在于 。
(4)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填“图Ⅰ”或“图Ⅱ”)装置的原理相似。
(11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_______。
③用胶头滴管往容量瓶中加水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
处理的方法是_ ___(填序号)。
A.吸出多余液体,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B.小心加热容量瓶,经蒸发后,使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C.经计算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
D.重新配制
(3)乙学生:用100 mL 量筒量取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 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你认为此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
(4)在配制过程中如出现下列操作,所配溶液与目标溶液相比,浓度将如何变化?(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①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②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则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A.B.C.D四种元素核电荷数均小于18。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D元素原子电子层数相同。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上电子数的一半。D元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D-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四种元素的名称为:
(1)A B C D ;
(2)A原子、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
(3)B原子、D-离子的电子式为 , ;
(4)A单质与B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写出电子数为10的微粒符号:
(1)原子: 。
(2)分子: 、 、 、 。
(3)离子: 、 、 。
19世纪,提出近代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英国科学家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依据是α粒子散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