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钾溶液V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为n 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 g。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n=m+17Vc D.<p<
8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 |
n(CO)/mol |
n(H2O)/ mol |
0 |
1.20 |
0.60 |
t1 |
0.80 |
|
t2 |
|
0.2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mol/(L·min)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10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1.6,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已知H2S能定量完成下列反应:R- +H2S(少量)HR + HS-, 2Z-+ H2S(少量)2HZ + S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i1(H2S)>Ki(HZ)>Ki2(H2S)>Ki(HR)
B.结合H+的能力:Z->S 2->R->HS-
C.同温同浓度下,溶液的pH值:NaHS>NaR>Na2S>NaZ
D.HZ与Na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Z +S2-HS- + Z-
常温下,pH=11的氨水和pH=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体积为两溶液体积之和),恰好完全反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氨水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
B.原氨水中有1%的含氮微粒为NH4+
C.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H+)是盐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100倍
D.混合溶液中c(NH4+)+c(NH3·H2O)+c(NH3)=5×10-4mol/L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之比为4∶3,Z原子比X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多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顺序一定为Z>Y>W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一定为X>Y>Z>W
C.Y、Z形成的分子的空间构型可能是正四面体
D.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可能是Z>Y>X>W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CO32-、SO32-、Al3+、I-、Mg2+、Na+等7种离子中的某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泡冒出;
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肯定不存在的离子组是
A.Al3+、Mg2+、SO32- B.Mg2+、CO32-、I-
C.Al3+、SO32-、I- D.Al3+、Br-、S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