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广泛pH试纸测得饱和氯水的pH约为2.2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溶液浓度偏小
C.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后才能进行滴定操作
D.中和反应热测定实验中,要将盐酸逐滴加入烧碱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作气体干燥剂
B.工业上常用电解AlCl3,制备金属Al
C.CO2溶于水能导电,故CO2是电解质
D.NH4C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Cl-))>(NH)>c(H+)>c(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和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聚乙烯和乙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煤油是煤干馏的产物之一 D.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水解都生成葡萄糖
下列物质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A.小苏打 B.醋酸 C.乙醇 D.氯化钠
(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
(1)利用B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有 (至少填2种),写出实验室里利用A装置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2)只用A、C、E相连后的装置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Ⅱ | 氯水中加入 NaHCO3粉末 | 有无色气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较强的酸性 |
①请评价实验Ⅰ、Ⅱ的结论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任选1个实验进行评价。)
实验序号 | 结论 | 理由 |
Ⅰ |
|
|
Ⅱ |
|
|
②若要利用上述A、C装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Cl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可以在甲、乙、丙中分别装入浓盐酸、MnO2、淀粉碘化钾溶液,根据丙中产生的现象是 ,则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
(3)B、D、E装置相连后,在B中盛装足量浓硝酸和铜片(放在有孔塑料板上),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 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先关闭止水夹 (填写a、b或c),再打开止水夹 (填写a、b或c),若要使D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通过 试管丁,使试管丁的NO2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进入试管丁。
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 , 化学方程式如下:2NO + 2 CO2CO2 + 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 /s | 0 | 1 | 2 | 3 | 4 | 5 |
c(NO)/mol·L—1 | 1.00×10—3 | 4.50×10—4 | 2.50×10—4 | 1.50×10—4 | 1.00×10—4 | 1.00×10—4 |
c(CO)/mol·L—1 | 3.60×10—3 | 3.05×10—3 | 2.85×10—3 | 2.75×10—3 | 2.70×10—3 | 2.70×10—3 |
请回答:(以下各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效率的影响):
(1)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度v (N2)= 。
(2)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升高温度时K值变小,则该反应的ΔH0(填写“>”、“<”、“=”)。
(3)若在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后,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
A.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B.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缩小容器的体积
(4)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对比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请在下面设计表的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实验编号 | T / ℃ | NO初始浓度 ( mol·L—1 ) | CO初始浓度 ( mol·L—1 )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m2·g—1 ) |
Ⅰ | 280 | 1.20 × 10—3 | 5.80 × 10—3 | 82 |
Ⅱ |
|
|
| 124 |
Ⅲ | 350 |
|
|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