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0分)甲是一种盐,由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组成。甲溶于水后可电...

(10分)甲是一种盐,由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元素组成。甲溶于水后可电离出三种离子,其中含有由A、B形成的10电子阳离子。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E的少1,D、E处于同主族。用甲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甲的晶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

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取少量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 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写出化合物AB3的电子式                   

(2)经测定甲晶体的摩尔质量为453 g/mol,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的量之比1:1且1 mol 甲晶体中含有12 mol结晶水。则甲晶体的化学式为                       

(3)实验中根据图像得V(Oa):V(ab):V(bc)=               

(4)实验中离子方程式是                                                 

 

(l) 第3周期ⅥA族 ;;(2)NH4Al(SO4)2·12H2O[或AlNH4(SO4)2·12H2O] ;(3)3:1:1; (4) NH4++Al3++5OH—NH3↑+Al(OH)4—+H2O 或NH4++Al3++5OH—NH3↑+AlO2—+3H2O。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推知:A是N元素;B是H元素;C是Al元素;D是S元素;E是O元素。(1) 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位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化合物AB3的电子式是;(2)根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特点及该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该化合物是NH4Al(SO4)2·12H2O[或AlNH4(SO4)2·12H2O] ;(3)由于在该盐中,n(Al3+):n(NH4+):n(SO42-)=1:1:2.向该化合物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首先发生反应:Al3++3OH-=Al(OH)3↓;然后发生反应:NH+ OH-=NH3·H2O;最后发生反应:Al(OH)3+ OH-=AlO2-+ 2H2O。因此在实验③中根据图像得V(Oa):V(ab):V(bc)=3:1:1。(4)由于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与过量的强碱发生反应,所以实验④中离子方程式是NH4++Al3++5OH—NH3↑+Al(OH)4—+H2O 或NH4++Al3++5OH—NH3↑+AlO2—+3H2O。 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实验现象的分析、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下图A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1)若实验中用乙酸和含18O的乙醇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与教材采用的实验装置不同,此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       

(2)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试管Ⅰ中试剂

试管Ⅱ中试剂

有机层的厚度/cm

A

2mL乙醇、1mL乙酸、
1mL18mol•L-1 浓硫酸

饱和Na2CO3溶液

3.0

B

2mL乙醇、1mL乙酸

0.1

C

2mL乙醇、1mL乙酸、
3mL 2mol•L-1H2SO4

0.6

D

2mL乙醇、1mL乙酸、盐酸

0.6

①实验D的目的是与实验C相对照,证明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实验D中应加入盐酸的体积和浓度分别是     mL和      mol•L-1
②分析实验     (填实验编号)的数据,可以推测出浓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3)若现有乙酸90g,乙醇138g发生酯化反应得到88g乙酸乙酯,试计算该反应的产率为         

(4)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如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图中( )内为适当的试剂,【 】内为适当的分离方法.

59df4542

①试剂a是          ;分离方法②是          ,分离方法③是       .分离方法①是分液,在具体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乙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乙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乙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乙酯从上口放出

②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                    

(5)为充分利用反应物,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上面图中甲、乙两个装置(乙同学待反应完毕冷却后,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提取烧瓶中的产物).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查看答案

(10分)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乙烯的年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是               (填序号)。

A.CH3CH3        B.CH3CHCl2            C.CH3CH2OH       D.CH3CH2Br

(2)工业上以乙烯为原料可以生产一种重要的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3已知 2CH3CHO+O2 2CH3COOH。若以乙烯为主要原料合成乙酸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4) 某有机物12g完全燃烧,生成7.2gH2O和8.96LCO2(标准状况下),0.5mol此有机物的质量为30g。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又知此有机物具有弱酸性,能与金属钠反应,能与碱溶液反应,试写出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

(6分)某学习小组利用铁与稀硫酸的反应,进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序号

铁的质量/g

铁的

形态

V(H2SO4)

/mL

c(H2SO4)

/mol·L-1

反应前溶液

的温度/

金属完全消

失的时间/s

1

0.10

片状

50

0.8

20

200

2

0.10

粉状

50

0.8

20

25

3

0.10

片状

50

1.0

20

125

4

0.10

片状

50

1.0

35

50

请分析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 表明       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3)该探究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          ,体现该影响因素的实验有      (填实验序号)。

(4)进行实验3时,若将稀硫酸 改为50 mL 2.0 mol·L-1 盐酸(其他条件不变),发现:放出气泡的速率,盐酸明显比硫酸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忽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

(12分)(1)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反应:2H2 + O2 = H2O。 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

从断键和成键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  

化学键

H—H

O=O

H—O

键能kJ/mol

436

496

463

则生成1mol水可以放出热量      kJ

(2)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若Fe、Cu和浓硝酸构成原电池,负极是     (填“Cu”或“Fe”); 若Zn、Ag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正极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     极(填“正”或“负”)。质量相同的铜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二者质量差为12.9 g。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3)一定温度下,将3 molA气体和1mol B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则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X          。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      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已知达平衡时,该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请用p0、p来表示达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         

 

查看答案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等,工业上经过下列工艺可以冶炼

金属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B.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氨气

D.④进行的操作是加热,而且d一定是氧化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