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mol•L—1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 ×10—5mol·L—1·s—1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某碱性溶液中只含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可能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B.该溶液一定由pH=3的CH3CO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C.该溶液中离子浓度一定为c (Na+)>c(CH3COO-)>c (OH-)>c(H+)
D.加入一定量冰醋酸,c(CH3COO-)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c(Na+)
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该试剂可与金属铝反应生成大量的无色气体
B.1 mol Zn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生成2 g氢气
C.该硫酸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9.2 mol/L
D.向50 mL该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小于0.46 mol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 酸性:盐酸>硅酸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 熔点:氧化铝>铝 |
C | 常温下,向浓硫酸中投入铁片 | 铁片不溶解 |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D |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且X常见化合价为+1和-1,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Z与X处于同一主族,W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Z)>r(W)>r(Y)>r(X)
B.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C.化合物Z2Y2与X2Y反应时,Z2Y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由X、Y、Z、W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
B.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C.N2(g)+3H2(g)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D.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