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下图甲是CO2电催化还原为碳氢化合物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用一种钾盐水溶液作电解液;图乙是用H2还原CO2制备甲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铜片作阴极,K+向铜片电极移动
B.乙中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O2+6e-+6H+CH3OH+H2O
C.乙中H2SO4的作用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D.甲中若CxHy为C2H4,则生成1 mol C2H4的同时生成2 mol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任何反应的反应速率都一定增大
B.已知H2CO3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4.3×10-7、Ka2=5.61×10-11,苯酚的电离常数Ka=1.1×10-10。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C.pH=2的盐酸和pH=4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3
D.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至红色恰好消失,此时溶液的pH=7
S2Cl2在合成橡胶、硬水软化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将Cl2通入熔融的硫磺可制得S2Cl2,S2Cl2是黄红色油状发烟液体,遇水分解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溶液变浑浊。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周期表中,氯元素位于硫元素之后,所以Cl2的氧化性弱于硫单质
B.Cl2与硫磺的反应中,S2Cl2只是氧化产物
C.在常温常压下,硫磺是原子晶体,S2Cl2是分子晶体
D.S2Cl2与水反应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原因解释 |
A. | 将一片较簿的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 铝片慢慢熔化呈液滴状 | 铝表面的氧化膜致密且熔点很高,阻碍铝与氧气的接触,同时铝的熔点较低熔化了 |
B. | 将等表面积的镁条、铝片(均除去氧化膜)分别放入装有等浓度、等体积盐酸的两支试管中 | 都产生气泡,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更快 | 镁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镁更易失去电子,所以反应更快 |
C. | 在打磨过的铁片上先滴一滴饱和食盐水,再滴一滴酚酞 | 液滴的外圈先出现红色 | 铁片不纯含有碳元素,铁、碳与食盐水形成原电池,溶液外圈发生吸氧腐蚀,导致c(OH-)增大,溶液呈碱性 |
D. | 取少量淀粉加稀硫酸,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 未见砖红色沉淀生成 | 淀粉水解后没有葡萄糖生成 |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序列 | 参加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 |
① | KMnO4 、H2O2 、H2SO4 | K2SO4 、MnSO4 …… |
② | Cl2 、FeBr2 | FeCl3 、FeBr3 |
③ | MnO4- …… | Cl2 、Mn2+ …… |
A.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H2O和 O2
B.第②组反应中Cl2 与 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mol Cl2,转移电子2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MnO4- > Cl2 > Fe3+ > B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