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测定Na2S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SO3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他们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1)小明同学用图中的发生、收集装置。甲、乙两试管各有两根导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则稀硫酸应置于 中(填“甲”或“乙”);G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用仪器代替,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名称是 。仪器甲、乙接口的连接方式如下:A连接 ,C连接F;(填写接口的编号)
(2)小李同学用沉淀法测定Na2SO3的质量分数。
操作流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
②操作Ⅰ之前,为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 设计如下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取少量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稀H2SO4,若沉淀产生则说明BaCl2已过量。
B.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BaCl2,若无沉淀产生则说明BaCl2已过量。
C.待浊液澄清后,继续滴加稀H2SO4,若沉淀产生则说明BaCl2已过量。
③根据以上数据得出Na2SO3的质量分数为 。
④小丽同学经认真分析,上述实验操作均正确,但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差较大,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验证方法 。
(12分) 近年来我国汽车拥有量呈较快增长趋势,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会引发N2和O2反应,其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S 0(填“>”、“<”或“=”);
②根据下图所示,只改变条件R,当N2的转化率从a3到a1时,平衡常数K 。
A.可能增大
B.一定不变
C.可能不变
D.可能减小
E.增大、减小、不变均有可能
(2)氮气是合成氨的原料之一,合成氨反应:N2(g)+3H2 (g) 2NH3(g) △H<0,500℃时将1molN2与1molH2充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NH3的体积分数为20%。若升高温度至800℃,达到新的平衡时,H2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N2的体积分数 。
(3)在汽车上安装高效催化转化器,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的浓度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c(NO)(×10-4 mol·L-1) | 10.0 | 4.50 | 2.50 | 1.50 | 1.00 | 1.00 |
c(CO)(×10-3 mol·L-1) | 3.60 | 3.05 | 2.85 | 2.75 | 2.70 | 2.7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前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ν(N2) = 。
(9分)无机化合物A和金属B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固体,其中A显淡黄色。相同质量的A、B都能与液体C反应放出气体,两气体又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利用B在高温下的挥发性,可通过它的碳酸盐和焦炭在真空环境中来制备B。化合物D可作为有机反应中的脱氢试剂,1molD和1mol NH4Cl反应生成2mol气体E和1molB的氯化物。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E的密度为0.76g·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中制备B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列物质能替代焦炭的是 。
A.Na B.H2 C.KMnO4 D.Cl2
(2)写出D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B与E在一定条件下 (填“可能”或“不可能”)直接发生反应产生D,判断理由是 。
(5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B是第三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和D能形成BD型离子化合物,且B、D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和D能形成CD3的化合物;C原子比E原子多1个电子;1.8 g C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所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C原子中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则:
(1)元素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
(3)A、B、D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 。(用离子符号表示)
(4)C单质溶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离子方程式 。
(8分)常见有机物A、B、C、D、E、G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以下变化中,某些反应条件及产物未标明)。B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D可发生银镜反应,在相同条件下,G蒸气密度是氦气的22倍。
(1)B的分子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 。
(2)E中官能团的名称 。
(3)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4)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是 。
某无色溶液,其中有可能存在的离子如下:Na+、Ag+、Ba2+、Al3+、AlO2-、S2-、CO32-、SO32- 、SO42-。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甲可能是AgBr
B.沉淀丙一定是BaCO3
C.气体甲的成份只有4种可能
D.肯定存在的离子有AlO2-、S2-、SO32-、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