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l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剩余固体是AlC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l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剩余固体是AlCl3

B.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C.等体积pH=12的氨水和pH=12的NaOH溶液可中和含等物质的量HCl的盐酸

D.锅炉中沉积的CaSO4可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将不溶物用酸去除

 

D 【解析】 试题分析:A、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在氯化铝溶液中,氯化铝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氢,因为加热会促进水解正向移动,且氯化氢易挥发,所以水解会进行彻底,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生成氧化铝,错误;B、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得到氢氧化铁的沉淀,错误;C、一水合氨是弱碱,部分电离,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等体积pH=12的氨水和pH=12的NaOH溶液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氢氧化钠,所以氨水中和HCl的物质的量多,错误;D、碳酸钙比硫酸钙更难溶,硫酸钙存在溶解平衡,当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为碳酸钙,发生沉淀转化,使硫酸钙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则硫酸钙逐渐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再用酸除去,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盐的水解平衡、沉淀的溶解平衡、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酸碱混合的判断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氨气具有氧化性,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B.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铁闸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蒸气

D.二氧化锰具有较强的的氧化性,可作H2O2分解的氧化剂

 

查看答案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 CHCl3含有0.5 nA个CHCl3分子

B.常温常压下,16 g O3含有8nA个电子

C.1L 0.1 mol/L醋酸溶液中含有0.1nA个氢离子

D.27g铝片投入足量浓HNO3中生成nA个NO分子

 

查看答案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K、H、ClO、SO32-           B.Fe3+、Mg2+、NO3、CO32-

C.Na、Ca2+、HCO3、OH        D.Al3+、NH4、Cl、SO42-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B.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二氧化硅是半导体材料,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乙烯和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

(15分)氰化物有剧毒,氰化电镀会产生大量含氰化物的废水,该电镀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主要是以CN[Fe(CN)6]3-两种形式存在。研究表明可采用双氧水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双氧水氧化法探究有关因素对该破氰反应速率的影晌(破氰反应是指氧化剂将CN氧化的反应)。

【查阅资料】

①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法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催化剂;

②Cu2十在偏碱性条件下对双氧水分解影响较弱,可以忽略不计;

[Fe(CN)6]3-较CN难被双氧水氧化,pH越大,[Fe(CN)6]3-越稳定,越难被氧化。

[实脸设计]

在常温下,控制含氰废水样品中总氰的初始浓度和催化剂Cu2+的浓度相同,调节含氰废水样品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双氧水溶液的用量,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CuSO4溶液的体积/mL

双氧水溶液的体积/mL

蒸馏水的体积mL

为以下实验作参考

7

60

10

10

20

废水的初始pH对氰反应速率的影响

12

60

10

10

20

 

 

 

 

 

10

【数据处理]

实验测得含氰废水中的总氰浓度(以CN表示)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2)实验①中20——60 min时间段反应速率v(CN-)= ____mol·L-1min-1

【解释和给论]

(3)实验①和实验②结果表明,含氰废水的初始pH增大,破氰反应速率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填一点即可)。

在偏碱性条件下,含氰废水中的CN最终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 ,同时放出NH3,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该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Cu2+是否对双氧水氧化法破氰反应起催化作用,请你帮助他设计实脸并验证上述结论,完成下表中内容。

(己知:废水中的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